范冰冰的消失:步刘晓庆后尘,她还能全身而退吗?
9月6日,《证券日报》转载自媒体“牛兄弟”的文章《逃税被调查,范冰冰被控制将接受法律裁决》称,除涉偷税漏税外,范冰冰还涉嫌参与有关银行违规放贷及腐败案件。文章还强调,范冰冰目前已被控制并接受调查,未来最大可能是面临法律制裁。 这篇文章随后被删除,但已经广泛转载。无论是官方、《证券日报》还是范冰冰团队也并未对文章内容进行辟谣,外界的怀疑进一步加深。 2003年8月,刘晓庆被判补缴1458万税款以及573万滞纳金,在经历了422天牢狱生活后得以被取保候审,最终法院决定不起诉,但刘晓庆的资产也被低价拍卖,最终还要偿还大量债务。 不知此次范冰冰怎样才能度过此劫? 演员片酬下降不明显,该涨还在涨抛开范冰冰的个人命运,“阴阳合同”带来的更大余波还在行业内震荡。 8月,三大平台与6家影视公司联手发布声明,规定演员片酬不能超过制作成本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70%,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人民币,其总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 随之而来的税务大整改更是让行业不同角色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对峙。自8月1日起,影视行业新税制下明星工作室税率从6.7%提高到42%,并需在10月份之前按照新税制补缴今年前6个月税款。 《苹果日报》援引某大陆电影公司高层说,以1亿元聘请甄子丹为例,制作公司在新税制下要多缴3100万元,由于成本大增,目前叫停了至少70部影视作品,“假如新增的税费都由投资者负担,我相信不会再有人投资拍戏。” 香港电影制片商HMV数码中国集团的萧定一也表示,会观察一段时间才敢再拍新戏,因为风险大了很多,可能演员同工作人员都要让步,不可以将税款完全转嫁给出品方。 不过,目前似乎已经有了出品方承担税款的案例。知名导演、制作人刘江日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明星工作室增加的税收成本,将由投资方买单。“他们(明星)都是拿税后价,像我最近的项目,受政策影响,成本直接抬升五分之一。” 尽管如此,根据数娱梦工厂的了解,目前行业内多方依然普遍处于对峙和博弈状态,大家都在观望。明星不愿自降身价,投资方不愿承担税款,制片方则在演员选择上受到限制,似乎哪一方都不好受。 首先便卡在演员片酬方面,片酬降不下来,制片方将举步维艰。 “演员的片酬现在基本上可以含税了,但下降不明显,该涨的还在涨。”一位影视剧资深制片人向数娱梦工厂(公众号D-entertainment)无奈表示,“现在演员劳务的比例在一部戏的投资是有限制的,头部演员的片酬又降不下来,所以在演员选择上受到了限制,演员阵容不够强大的话又没办法保发行。” 让制片方头疼的是,网络平台在演员选择上的点将,“虽然不会要求必须用哪几个演员,但是会列出演员名单,电视台也会给出参考。”上述制片人表示。 一方面限酬,另一方面又给出名单限制,这样自相矛盾的做法势必会使行业改革进展缓慢。 另一位影视剧投资人则告诉数娱梦工厂(D-entertainment),自己身边知道的一些项目都已经搁置。 “明星们不愿意签约,主要就是税太高,而且谁都不愿意第一个降价,毕竟也怕被同行骂。现在的情况就是明星的片酬还是没有降下来,一些新戏开不了机,目前行业内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应对之策。” 该投资人表示,“平台限价、税收增多、片酬比例限制三管齐下,其实对总成本有限制,这种形势下演员的片酬势必要降下来,只是要有阵痛,大家总有一天会想通的,总有人会开工的,就看谁先憋不住吧。” 文/郭雅琼 编辑/友子 来源:数娱梦工厂(公众号 D-entertainment)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