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宠”的小猪佩奇与升级中的本土需求
而且说起“巧虎”,在很多孩子和家长看来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片,它的触角早已从线上延伸到了线下,既有自己的儿童综艺节目,也有网站、线上电商和实体店面。 相似的例子在美国动画片中也能够看到,《汪汪队立大功》背后的制作方之一尼克罗迪恩动画工作室(Nickelodeon Animation Studio)自1998年创办以来,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成熟经验且有自己鲜明风格的动画公司,它出品的知名早教动画还包括了《海绵宝宝》、《爱探险的朵拉》等等。 正如《汪汪队立大功》所体现的那样,主打教育性是尼克罗迪恩动画工作室所出品动画片的特点之一。《爱探险的朵拉》同样是一部语言学习动画,其双语版本也颇受中国家长的欢迎。 迪士尼为适应中国本土化的需求,同样在中国开展了迪士尼英语的业务,并选择了与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外语教育出版机构——外研社合作。当然这些都已经超越了动画片本身。 拥有完整全面的早教体系,也是家长们乐于给孩子看进口早教动画片的原因——尽管在买买买这件事上一般家长常常要和孩子做一番博弈,不过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们需要怎样的早教片“童年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而非天然的存在。” 这是美国作家兼教育家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在他的著作《童年的消逝》中提出的一句话,道出了物质条件和文明水平对于一个社会中儿童成长的影响作用。 由此我们也可以一窥国产动画片的现状。技术、人才、故事常被认为是国内动画产业所匮乏的重要因素。而一部不曾经过严格设计创作的动画,甚至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灾难性影响。 以下几个例子虽然是个例,但同样有警醒作用。 2013年4月,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街道的3名男孩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剧情,有两人被绑到树上做“绑架烤羊”游戏,导致两人被严重烧伤;2016年2月15日,陕西一名10岁的姐姐在与妹妹玩耍时,模仿《熊出没》中的情节,用电锯将5岁妹妹的鼻子和右脸锯伤。 曾有人统计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一共被红太狼的平底锅砸过9544次,被电击过1755次;《熊出没》在10多分钟的时间里出现了20多个不文明用语,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在看过这部动画片后养成了说脏话和乱打闹的坏习惯。 实际上,谁又曾估计过去年一度病毒式传播的恶搞版小猪佩奇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呢? 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表的一篇名为《动画与真人暴力形象对儿童攻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表明,动画较之真人视频,能够导致被试者的外显攻击性显著增加。 也有学者指出,在中国内地尤其是城市儿童和青少年的犯罪事件中,大多数人将其归结为孩子学业上的压力,社会治安环境的恶化和儿童交往对象的不当,但极少有人注意到媒介暴力与儿童越轨行为间的关系。 在许多国家,针对动画已经有了明确的分级制度。比如在美国,电视节目分级制度于1997年1月实施,其中详细规定了动画分级的细则。美国将电视节目分为了五级:
美国电影则分为:
日本“映画伦理管理委员”(注:日本针对所有国内公开放映的电影进行内容审查及分级的机构,由日本电影业者自主组成)则将动画电影分为四级:
其实,即便是进口早教动画,当中也依然会被指存在诸多思想缺陷。譬如在《汪汪队立大功》里,有家长会问为什么大家有了困难和危险不第一个找警察解决而是先找汪汪队,一个无能的女性担任市长存在歧视女性色彩等等——虽然这不免过于谨小慎微了,因为毕竟一千个儿童观众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中国尚无法实现影视分级制度的当下,父母能够为孩子做的,至少还有指导与陪伴。当然也别忘了,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参考资料: [1] 日本动漫“入侵”中国30余年,缘何“相爱又相杀”? [2] 童年时光的美好记忆 回顾40部欧美系译制动画片 [3] 早教动画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吗? [4] 动画与真人暴力形象对儿童攻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5] 学龄前儿童动画片理论研究与应用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