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猪肉,要靠自己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18》数据,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占肉类的比例在 2018 年时为 75.3%,如果分母包括禽类和水产品,猪肉的比例也达到了 52.6%。
这样的肉类消费结构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在肉类消费大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猪肉在肉类消费中的占比只有 20% 左右,而肉类消费量较少的巴西与日本,则分别为 13.7% 和 43.5%。 正是这个原因,猪肉价格的上升成为影响中国通胀水平和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去房价上涨,但房子毕竟不是每天都要买的,和房子相比,猪肉是真刚需。 2019 年 11 月 8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10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数据,其中 CPI 同比上涨 3.8%,高于 3.4% 的预期。 在食品价格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 101.3%,影响 CPI 上涨约 2.43 个百分点,占 CPI 同比总涨幅的近三分之二。
而作为对比,对猪肉不那么感冒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在 2019 年 10 月时的 CPI 只有 1.3%。看来之前有经济学者说的 " 除了猪肉,都是通缩 " 这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在中国目前猪肉供给下降的情况下,加大猪肉进口成为一个选择,例如在本月初,中国恢复了进口加拿大猪肉和牛肉。 但从数据来看,进口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与中国的巨大需求相比,海外市场的富余猪肉实在是太少了。加拿大全国出口的猪肉可能满足不了中国一个大城市的总需求。 2018 年,中国的猪肉产量超过 5400 万吨,几乎占了全球总产量的一半规模;而同期,全球猪肉贸易总量只有约 850 万吨,这 850 万吨国际间交易的猪肉可以理解为世界上可用于出口的富余猪肉总和,如果中国的 5400 万吨产能下降个 20%,全球所有的富余猪肉加起来都无法填补这个空缺。
需要明白的是,中国并不能独占全球所有的富余猪肉,恰恰相反,中国的进口量只占了全球猪肉进口总量的 7.3%,甚至只有日本的一半多一点(看来日本人也爱吃猪肉,但自己养猪太少)。 由于中国体量庞大,中国的进口需求哪怕增加一点,都会抬升全球猪肉价格,甚至对其他猪肉进口国带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预计欧盟和美国等猪肉出口大国在中短期会扩大养殖规模,趁着中国有缺口的时候多赚一笔钱,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通过进口补充所需要的猪肉。
要稳定猪肉价格,不仅要加大进口,更重要的还是恢复中国自己的猪肉生产,毕竟,中国的总产量就相当于半个地球了。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