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生活离场,生鲜赛道死亡名单再添一家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 妙生活在上个月已经清算完毕,最终,账面上的钱只够清算货款与薪资。" 一位已经离开妙生活的采购人员对《灵兽》表示:" 内部从 8 月份,问题就已经凸显,预示着会走到这步。" 与同样身陷囹圄的另一家社区生鲜电商呆萝卜的现状相比,妙生活显得 " 低调 " 很多,没有拖欠员工薪资,没有拖欠供应商货款,选择了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在这个寒冬离开四年的战场。
多年来,在妙生活的内部,面临着战略打法不清晰,导致经营状况较差的困惑。在外部,又面临盒马和叮咚买菜的竞争与裹挟,一路不温不火的妙生活,无奈地倒在了 2019 的寒冬中。 融资疑云,及时止损 别低估生鲜的烧钱速度——这是从业者在圈子里的口头禅,而资金链断裂也成为了压死骆驼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就连黯然退场的妙生活也亦然。 一位接近妙生活的人士告诉《灵兽》,妙生活从 8 月份开始加速关店,在去年 11 月时,曾计划卖身,但最终却都没有谈拢,之后尝试过几次战略转型,但效果都不明显。 对此,《灵兽》向妙生活求证,截至发稿时,对方尚未回复。 4 年前的生鲜爆发元年,妙生活的 3 位创始人分别带着 " 易迅网供应链、运营和技术负责人 " 的光环出来创业,自己出资搭建了 " 妙生活 " 的雏形,这一路上,妙生活都在探索该如何搭建最良性的盈利方式。
事实也的确如此," 只要看不到希望的门店,老板就会关闭,最终才能把账全部结清。" 妙生活内部人士表示。而邹志俊能够果决收手的背后,也是对企业的预判和良好的及时止损能力。 回顾妙生活的融资轨迹,创立 2 年间,共官宣融资 2 次。 2015 年 10 月,妙生活完成了 500 万元美元的 A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钟鼎创投独家投资。彼时,融资主要用于门店的拓展。正是在这一年,妙生活的门店数量达到了 38 家,基本覆盖了上海的主要区域市场。 第二次融资官方说法在 2018 年年初,完成 B 轮 2 亿元人民币融资,但这则消息一直没有被公布,按照邹志俊的理解,要先把事情做好,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开店,做好布局。" 我们的资金,足够支撑我们再开 200 家门店。"
两年前的近 2 亿元人民币融资,在那个战火纷飞的生鲜市场并不能维持多久,况且,妙生活还是一家持续在试错和重配送的生鲜企业。 " 店仓一体 " 的开创者之一 与生鲜创业时代下的大多数企业定位不同,妙生活最初以门店为基础,这既是生鲜的零售场所,也是 O2O 的仓。 彼时,在新零售的试验田上海还没有盒马,直到一年多后的 2016 年 1 月,盒马才成立。半年后,天天果园才启动 O2O 战略,采取 " 门店 + 前置仓 " 的思路。所以,妙生活也一直被贴上了 " 店仓一体 " 开创者之一的标签。 在妙生活的战略中,一直想要围绕 " 便宜和便利 " 去解决生鲜行业的痛点。 所以,妙生活在创立初期,采取了商区店(暗仓)和社区线下店结合的方式,但因缺乏彼此间的配合,订单密度难以支撑,后来将商区店关闭,主攻 50 平方米的社区店,品类以水果为主。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