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数字留白,别让银发族“无码可依”
“数字化的脚步慢一点,等一等占这个国家人口六分之一的‘银发族’。”刘兴亮等人建议,公共场所要给没有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预留通道,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在“一码通行”场景中为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安排专人对接服务,确保“数字空白”能够兜住“跟不上数字步伐”的人。 加快人脸识别在一定范围内应用场景的落地,向“银发族”推广更加简便的智能化数字手段,让老年人也能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社会红利。 智能手机的技术门槛相对老年群体来说较高,一方面可引导手机厂商开发面向老年群体的简单化操作的智能手机,另一方面也可在操作更为简便的人脸识别技术上下功夫。 “比起操作复杂的智能手机,人脸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门槛相对更低,也对老年人更为友善。”有专家提出,在诸如地铁、公交、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内,利用人脸识别技术为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提供通行便利。 专家认为,一些公共服务设施中,不涉及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资金交易,也无须关联相关金融账户,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还可以甄别是否为健康状况高风险人群。 此外,还要通过合理方式引导子女关爱老年人,制定措施鼓励社区帮助有需要的空巢老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 洪英等人建议,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关爱独居与空巢老人的先锋带头作用,引导社区基层党员与孤寡老人结成数字帮扶小队,鼓励“银发族”利用智能手机学习一键救援、视频通话、扫码支付等基本功能操作。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