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千亿音频市场:蜻蜓和喜马拉雅供血,BAT分发?
但是,如果你以为喜马拉雅想通过硬件销售赚钱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一数字根本支撑不起规模。喜马拉雅之所以要做小雅智能音箱,其实并不是为了抢占所谓的智能家居入口,也不是想靠硬件赚钱,而是想通过音箱延长用户在喜马拉雅主站上的在线时长,从而提高用户对喜马拉雅FM的粘性。 在某投资人看来,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智能音箱,都是大业务,未来都是属于大公司的,像喜马拉雅、蜻蜓这些音频平台最重要的是为人工智能提供内容。 智能分发或许是知识付费的最终形态 “现在互联网音频行业的出路还是要继续做大规模,”孙志超说,同时,他也表示,如何规模化也是这个行业接下来的竞争所在。如前面提到的,整个音频市场规模在500亿量级,但现实却与之大相径庭。 “目前的付费内容定价已经不低了,不可能通过提高价格来扩增市场,只能靠增加付费用户。”某行业人士说,但现在最好的《矮大紧指北》付费人数也不过10万人。正如该人士所说,无论喜马拉雅还是蜻蜓,他们的内容更多是在自己平台上做分发,“平台上用户数量是有限的,而一旦潜在付费用户挖掘完毕,就只有那么多。”
![]()
“之前和大的流量平台并没有打通,而音频想再上一个平台,必须和BAT大的平台打通。”郭嘉表达了类似的想法。而现在局面正在打开,无论布局人工智能,还是与其他平台、大号合作,他们对内容分发越来越重视。 不过,上述人士告诉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音频内容的分发接下来应该走向智能化,而算法推荐或许是其终极形态,识别用户需求,完成精准匹配,“通过大数据统计,音频内容越来越精准地找到对应的潜在付费受众。” 而最容易让人想到的便是以算法推荐为主的像今日头条这类智能分发平台,所以,这种方式一旦被音频平台掌握其中,想象无可穷尽。 而关于知识付费的故事,正如余建军所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