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被冤枉了吗?
本质上还是对规则的敬畏与否,任何巨头哪怕是独角兽的诞生,都习惯性的给出“颠覆式创新”的评价,新事物的出现不可避免地改变既定的行业规则,在崇尚商业模式创新的中国互联网世界里尤为如此。遗憾的是,原有的规则被破坏,被称作巨头的公司往往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殊不知还面临着规则的重建。 正如拼多多改变了三四线城市及以下人群的购物习惯,滴滴改变了数亿用户的出行习惯,美团、饿了么改变了城市人的外卖习惯,在新规则的构建中又清一色地面临着人性善与恶的思考。原因在于,利用人性的恶很容易找到推翻旧规则的缺口,但新规则的建立却是要放大人性的善,代价自然要大上很多。 滴滴已然高估了社会司机的素质,却也是在几轮负面和血案之后,才学会去整顿,重新去完善规则;美团和饿了么为路边的小吃店盘活了流量,可对黑作坊、地沟油等不良现象的严打,则是在315曝光之后才有了重磅动作,直到今天谁能保障吃到的外卖没有地沟油。 相比之下,拼多多的代价要小得多,但对于强烈的“负面攻击”,是选择花钱发几篇正面新闻对冲,还是从源头上教化用户由恶向善,这是拼多多回避不了的现实,也取决于将制定什么样的规则来回答洪水般的质疑。 中国互联网向前走了20多年,我们对NSS、BAT的“原谅”还可以用“草莽时代”作为说辞,可对于2010年后崛起的新巨头们,依旧照着老巨头们的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依旧漠视原罪的出现,依旧选择利用人性里的恶,如此当真能够诞生出伟大的公司吗?反正我是不相信。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