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威海站长网 (https://www.0631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滴滴七年:打商战、斗人性,九九八十一难还要过几关?

发布时间:2019-11-11 20:58:13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A5专栏 
导读:副标题#e# 不夸张地说,滴滴的团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滴滴的董事会没有超过一个礼拜是平静的。这是滴滴出行一位早期投资人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说的真实感受。这句话,好像放到2019年也适用。 确实,尽管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有时代的共性,滴滴也的确有很特殊的

11月6日上午,滴滴宣布了顺风车即将试点运营的消息,消息提到滴滴顺风车将在11月20日,在哈尔滨等四个城市率先上线试运营,而后11月29日,北京等三个城市也将上线。试运营期间滴滴免收信息服务费,并暂不提供跨城服务。

整改后的顺风车产品更多的在强调用户安全,而由于运营时间的问题,顺风车的重新上线也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一些争议。当然这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希望更多从战略层面解读这一动作的意义。

滴滴在官方公告提到的是试运营,其实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滴滴顺风车即将逐步的重新上线了。在滴滴顺风车下线的这段时间内,行业内已经涌入了大量的同类产品,顺风车市场目前正处于一个军阀割据混战的混乱时代。这给滴滴顺风车的回归提供不错的市场条件。

一方面在于安全功能的过度强化,会导致这个产品的使用体验下降,柳青在7月份一场关于顺风车的开放日上就曾提到,滴滴可能正在做一款最难用的顺风车软件,这导致滴滴顺风车在短期内的用户体量不会太大。

滴滴高管参加顺风车开放日活动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外界认为顺风车上线是为了盈利目的,滴滴采用了免信息服务费用的策略。

但节点财经(ID:jiedian2018)认为这一产品对滴滴的战略意义是巨大的。我们的关注点在于网约车这个业务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共享出行,还是变了一种形态的出租车业务?

在安全事件后,一系列合规化的举动正在将网约车推向“出租车”的角色,而“出租车”这种业务形态的想象力有限。并且正如我们在上文提到的,完全合规的运力还会导致供给的弹性部分缺失,出现高峰期车不够,平峰期乘客不够的尴尬局面。

顺风车的回归将滴滴往共享出行的概念上推了一把。我们认为它存在的意义有如下三点:

一是可以丰富弹性运力,通过鼓励更多的私家车拥有者在早晚高峰期成为顺风车司机,增加运力供给,解决高峰期打车难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合规司机的总数可以有所减少,解决平峰期时司机吃不饱的问题。综合来看,顺风车可以起到在运力上削峰填谷的作用。

二是可以作为低价出行需求的一个出口,让抱怨快车涨价的用户有一个低价的第二选择,逐步释放用户在打车费用这件事上的不满情绪,缓解用户和平台之间的对立。另外顺风车低价的打车场景也可以为快车、专车等网约车业务培养潜在的用户客群。这可能会是顺风车在近一阶段对滴滴最大的价值。

三是绿色出行,在不增加车辆的前提下,解决更多出行需求,这也迎合了很多城市治堵治污的管理方针。

综上,我们认为滴滴顺风车的回归,其实补全了滴滴生态一块关键的拼图,有了顺风车,滴滴才是完全体。

网约车还是个好的商业模式吗?

回望滴滴整个发展历程,中国市场的特殊土壤,也让滴滴和国际上同类型的竞争对手有着截然不同的商业气质。

目前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网约车似乎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概念。Uber和Lyft这两个美国企业在上市之后经历了多轮的股价走低。尤其是Uber,在公布了第三季度的运营数据后,股价已经跌至27美元,较发行价跌去了40%。

滴滴七年:打商战、斗人性,九九八十一难还要过几关?

Uber股价走势 来源:新浪财经

那在中国,尤其是具体到滴滴身上,网约车还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吗?

从网约车业务本身而言,滴滴曾经公布的运营数据显示他们在实现盈利这件事上,似乎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今年年初,曾经有媒体披露滴滴在2018年总计亏损了109亿。

滴滴并没有对这一数据进行确认,但之后在滴滴官方发布的一篇解释打车佣金的文章中,曾经提到滴滴的抽成占GMV的19%,而各类成本则达到了GMV的21%,中间仍然有2%的缺口,相当于变相承认了自己仍在亏损。

滴滴七年:打商战、斗人性,九九八十一难还要过几关?

2018年4季度滴滴网约车业务运营情况

但我们仍然认为,滴滴的商业前景要优于Uber、Lyft等国际竞争对手。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是滴滴目前官方公布的抽成比例是19%,而Uber在财报中披露的抽成比例为21.5%,Lyft则为26%。如果滴滴采用和Uber甚至是Lyft一致的抽成比例,那滴滴已经能够在网约车业务上实现盈利了。

这一点在国内似乎意义不大,毕竟滴滴很难再在抽成这件事上做文章,但我们也要意识到,滴滴也正在大力的推动国际化,在国际市场上和Uber等公司展开竞争。

目前滴滴已经在澳大利亚、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等国家以滴滴品牌展开运营,在美国通过投资Lyft以及和Uber交叉持股间接参与,在巴西、东南亚、欧洲、印度,投资或控股了99taxi,grab等企业,在日本则和软银联合成立了子公司运营出租车业务。

当需要和国际对手直面竞争时,滴滴就变成了一个新的“外来户”,虽然各地用户需求略有不同,但是有着国内数亿用户运营经验的滴滴是有信心的。

二是滴滴在网约车业务之外,还衍生出了很多新的业务。

一个滴滴旗下除了网约车之外的另外一家子公司——小桔车服。这家公司本质上是网约车在供应链方面的衍生业务,目前的业务包括汽车租赁,汽车的养护维修,加油,充电等等。相比于网约车业务在政策上处处受困,小桔车服的充电桩业务其实正在享受国家新能源政策带来的红利。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