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红利的互联网环境下,找到“破局点”的两种思考路径
下面来讲另外一种方法,我们称之为T型方法(同理,表问这个命名是怎么来的)。 B路径的思考模式则是这样的:现有工作或产业链中假如存在某个大家死活都觉得难以解决的问题,你是否愿意花上较长时间(如果是工作中,可能几个月,如果是商业上,可能至少1- 2 年时间)去死磕它,试着令其得以解决。从而,假设这个问题真的能够被你解决,你就拥有了一个全新的机会。 所以,这种路径下的思考模式,往往可能是先找到关键问题,然后再玩命去思考如何能够令其得到解决。 比如说,前两天我在跟微软小冰的首任产品经理赵帅和图灵机器人的VP黄钊交流时,他们提到一件事——正常来说,现有的聊天机器人在跟人聊天互动时,都是特别容易把天聊死的,很容易聊上几句就陷入某个死循环中,聊天无法继续下去了。 所以,“天”容易被聊死,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发现,假如机器人可以做到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向人去抛出一些新的话题,这场聊天顿时就会变得“有趣”,从而可以无限持续下去。 换句话说,机器人能否在一个人机交互的对话过程中可以不断抛出“新话题”,可能会成为这个业务的一个“破局点”。 于是,在大家看起来对这个问题都很难解决的背景下,就是依靠着在这个方向下持续不断的尝试,他们把用户与聊天机器人聊天交互的条目数提升了数十倍。而假设你的智能机器人开始能够解决“长期陪用户聊天”的问题时,这件事本身就会给自己带来许多增值和机会,也能为产品和公司带来许多新的商业价值和可能。 再举个例子,在所有的“在线教育”乃至这一波“知识付费”类产品中,用户的学习完成率或打开率、看完率等始终都是一个巨大的困扰,尤其是对于在线课程类产品,在很长时间类,平均的课程完成率都在3%以下徘徊。 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用户选择重复购买的最大驱动力来自于他们对于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认可。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