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会是个大风口吗?听听CEO们怎么说 | 创业局内人
1. 线下铺点的竞争力取决于融资能力对于共享充电来说,铺设一个点就是一单成本+一段时间内的收益,不存在边际成本的问题。也就是说,不会因为铺设的密度变高而降低单点成本。但是,如果铺设的密度不够高的话,很难形成协同效应,也很难做更多的市场拓展。 2. 线下店的BD是运营难点此外共享充电也具有一定运营难度,这主要集中在线下店的BD难度。不论是机柜模式的机器还是桌面上座充,都需要将线下设备放置在便利店、咖啡馆和餐厅等等线下场景中,如何让他们接受线下设备的安置和摆放,以及如何进行利益分成,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3. 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红利的消失共享充电能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带来的“红利”。前面也提到,共享充电的门槛很低。坦白来说,即便是一家便利店的小老板,想在自家店里安一个充电桩,也并不是什么有难度的事。实际上, 711 也早已推出充电服务,而要追赶 711 这样庞大的便利店网络,对创业公司来说并非易事。 热点微评 ,针对互联网的热门事件、行业形象发表看法: 在投资人看来,共享充电宝回本周期快、损耗率低,成本投入低,赚钱快。 但共享充电宝之所无法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关键还是看是否是切入了刚需高频类的需求的单品,而且单品是否有着重塑生活习惯的这么一种属性。无论是单车还是网约车,它们都事实上在改变或者重塑用户的生活习惯,而且确实对于出行构成了方便,这种生活习惯形成会依赖并且有重度使用的持续性需求产生。 而随着当前电池技术的进步,以后手机一天一充基本上是可行,对于用户来说,在紧急的情况下手机没电是偶发性现象不是高频现象,当前共享充电宝市场事实上打的其实是这种偶发性需求而不是高频需求。 同时借还方式相比流动性更强的自行车来说,充电宝还必须要在指定的地方取拿或者归,不能随意放在路边,这与共享经济追求的便利性与流动性相悖,也就是说,流动性差的硬件其实并不适合拿来做共享。因此可以说,几十块就可以个人拥有的充电宝跟相对昂贵和大体积的自行车事实上面对的不是同类的问题与需求,这类共享模式背后事实上,在消费者层面需求看来事实上可有可无。 科技之窗,聚焦最新科技咨询和产品,提供深入独到趋势分析: 比起共享单车的回收期,共享充电宝回收期理论上会更快,这是为什么共享充电宝又一次出现在资本市场中的原因。 目前共享充电宝有两种共享形式,一是机柜式租赁机器,租赁机固定,用户可以带走实体充电宝;二是实体充电宝,主要是桌面固定充电宝(无需押金),极端连线充电,无法带走。 而使用共享充电宝是首先需要扫码,这就意味着你手机需要在缺电但有电的情况下使用,如若你的手机已经无电自动关机,那么共享充电宝实质在对你来说是无用的。 但随着电池容量扩增 、快充、无线充电模式的兴起,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在影响着共享充电宝的前景。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