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共享雨伞是种什么体验?找不回呀…
在投放之前我们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三无”雨伞投出去,有可能被用户拿走私用。但雨伞成本不是很高,即使用户拿走私用也算是我们做好事了。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心态很平和,面对投放结果的心理落差也不是很大。我们之前只投放了 100 把,数量还是太少。接下来我们还将投放第二批共享雨伞,以便获取更多的市场反馈。 目前,oto共享雨伞成本为 15 元,我们也在对其进行防晒等改造,预计成本为 25 元。在投放方式上,现阶段我们采取的是无桩投放,将共享雨伞放置在公交站牌等地。下一步我们希望通过引进融资,量产“取还设备桩”,采取有桩投放,以便收集和追踪共享雨伞的相关信息。 未来,我们计划在大厦门口、小区门口、公交站点、地铁口等在人流量聚集的地方安置设备桩。用户从A地到B地,从B地到C地都可以获取到共享雨伞。共享雨伞采取有桩投放就不会为城市管理带来困扰。 oto未来也会建立信用平台,通过收集用户的借还数据,建立用户信用模型,促进用户分享。 6 月 1 日,我们在外滩投放雨伞时,遭到外滩相关工作人员的制止,最后只好放弃。接下来,我们在投放前会联系相关部门,就共享雨伞的投放方式和地点进行沟通。 公益OR商业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要投放“三无”雨伞?这样做毫无商业价值。我的回答是oto不单是将共享雨伞作为一个商品,我们还想把它做成一个有“温度”的商品。 很多家共享雨伞企业一开始就要求用户付费、下载APP、付押金,我们则反其道而行。在伞面上我们印了logo和标识语,提醒用户这是一把共享雨伞,用完之后尽可能放到其他人方便使用的地方。 我认为共享雨伞以公益+商业的方式更易让用户接受,同时也能更好地释放其价值。共享雨伞采用免费投放如何获取盈利?我认为广告是一种变现方式。 我们也在探索共享雨伞到底是免费好还是付费好,投放“三无”雨伞究竟能不能支撑我们继续走下去。如果共享雨伞免费投放的结果是所有的雨伞都不见了,分享的下一个点我们也没有发现的话,我们会考虑采取收押金的方式。但没有前期探索就冒然收费,我觉得缺乏思考。 未来,我们想将oto打造成一个万物共享、万物互联的平台,共享雨伞只是一个切入点。在平台上,除了妻儿父母,身外之物都可以拿来共享。举例来说,用户买一部新手机新鲜感只有一两个月,但如果他在我们平台购买后,当他不喜欢用了,他可以把手机放到平台上,其他用户支付一定的押金和使用费就可以使用。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