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赚钱的电子阅读器,腾讯、掌阅、咪咕为何还要做?
(近几年全球电子阅读器的出货量数据,数据来源于Statista) 电子阅读器销量下跌的这几年,正是智能手机出货量迅速增加的几年,毫无疑问,智能手机大量取代了电子阅读器的功能。 尽管如此,这个市场和其他零售产业相比的竞争毫不逊色,互联网的二八定律在这个看起来的夕阳产业中一样生效,国内外主要的市场仍被亚马逊牢牢把控,别人想插一脚是难上加难,中国除下亚马逊之外,掌阅一家独大,电子阅读器和掌阅APP联动占尽优势。 剩下所有的一小部分市场,尽归京东、当当、QQ、咪咕(亚马逊和咪咕联合)……一众小品牌分食。 战争已经打响,战场在内容 尽管电子阅读器的出货量连年走低,但这并不意味中国网民的阅读量走低,根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 2016 年中国移动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2. 65 亿,用户规模每年增长10%。 从渠道上看,移动网站和阅读APP是两个主要的阅读渠道,占比是电子阅读器的两倍有余,人们在移动端的阅读渠道网站和APP也大幅领先电子阅读器,可见,电子阅读器在人们生活中使用频率远低于手机。 那为何咪咕、阅文等要逆势推出他们自家的电子阅读器?艾媒咨询董事长张毅告诉品途商业评论的记者,这些公司做硬件只是虚晃一枪,瞄准的是整个网络文学市场。 近年来,随着文化娱乐业的蓬勃发展,网络文学在整个文娱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网络小说会在网络上连载,影响力稍微好的平台会极力推荐扩大影响力,口碑好的甚至可以改编成电视剧、网络电影、游戏、动漫等。 国内历来有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传统,也因此拍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 86 版的《西游记》、 87 版的《红楼梦》,包括后来的金庸和琼瑶的小说,都频频被改编和翻拍,只是这段时期都没有IP的概念,但无疑为后来的改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再后来, 2009 年的《美人心计》、 2011 年的《步步惊心》、《裸婚时代》、《我是特种兵》…… 2016 年的《翻译官》、《如懿传》、《鬼吹灯》等也都成了那一年的经典作品,而这些电视剧都是来自于网络小说。 此外,网络小说改编成游戏和动漫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15 年的《花千骨》和《苍穹变》这两款游戏上线首月,流水都突破了 1 亿人民币,今年上线的动漫《全职高手》上线当天播放量就超过 1 亿,豆瓣评分取得了8. 9 分的好成绩。 张毅告诉品途商业评论的记者,阅文、掌阅、咪咕推出自己的电子阅读器,绝不简简单单想卖硬件,以此为入口,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生态链。而类似的竞争就在我们眼前——智能手机——诸侯混战仍未结束,新的战场已经悄然开战。 kindle的时代已经远去,网文的时代正在到来 2007 年亚马逊发布第一代kindle的现场,贝佐斯不忘告诫现场的观众,纸质书在几千年前也是高科技,意思是kindle会把这个高科技产品借助时代的力量再向前推进一步。 (贝佐斯和第一代kindle) 不过历史总是令人如此唏嘘,贝佐斯看起来多么符合趋势的努力,总比不上乔布斯的弯道超车,kindle发布 4 年之后情况就急转直下,销量直线下降, 10 年之后再回头看kindle,兴许贝佐斯没有预料到喜欢深度阅读的人都回去买纸质书,喜欢移动阅读的都去看网络文学了,而他所希望的“高科技”正在更多的人束之高阁。 网文是伴随着大量的自由作者和互联网同时兴起的,初期,文章的质量泥沙俱下,部分平台为了吸引流量不惜打擦边球甚至用“少儿不宜”的内容,但是相比传统的网络文学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