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定生死!近百家机构豪赌200亿的这个行业,大限已至
如今,ofo和摩拜的身后同样站着阿里和腾讯,两家共享单车巨头也已分别融资 10 次和 9 次,最近一次相隔 20 天——ofo获 7 亿美元、摩拜获 6 亿美元。和两年前的美团-点评合并前夕何其相似?彭博社甚至报道,它们合并后估值或超 40 亿美金,不过ofo和摩拜相继辟谣。 “当行业发展到只有前两名的时候,想要靠融资压死对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ofo投资人朱啸虎日前公开表态,ofo和摩拜虽已占据95%的市场份额,但运营成本太高,唯有合并才能盈利。 关于资本最看重的盈利问题,摩拜创始人胡玮炜曾称,“如果想要赚钱,现在就可以。但这不是我们的第一目标……你看亚马逊十年都没有盈利”。 相较之下,ofo创始人戴威则显得“体贴”些:预计 2017 年底前将实现财务盈亏平衡, 2018 年起经营收入将开始对资本开支有所贡献。 无论如何,他们起码可以把公司的生死“置之度外”、而更多的去思考发展方向、商业本质的问题了。
共享单车寒冬已至,巨头的虹吸和排挤、政策的不确定性,让巨头之外的玩家们进退失据。那些枯等 8 年都没见过钱的、“浅尝辄止”的、拿到过几轮正急等续命的,连同一大波共享电动车公司都将面临死亡威胁。 3Vbike死在共享单车赛道,“意外”复活后却又跨界共享电动车,再次凶多吉少,但这等事毕竟少见。资本对抗的残酷和真实战场的搏杀其实无甚分别。 这个行业,如果连巨头和投资人都坐不住了,其它公司的处境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