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为什么痴迷于造硬件?
无招认为,钉钉的高效、透明和平等,是最人性化的工作方式。比如在钉钉的考勤功能中,可以通过蓝牙和 WIFI 覆盖区域设置打卡范围,这是因为很多员工为了不迟到会先来公司打卡,之后再去公司附近买早餐,而钉钉的远程打卡则让这些员工能少折返一次,也能让公司老板清楚员工已经抵达公司附近。 而对于钉钉团队内部,无招也有着明确的底线,他尤其忌讳国内产品经常出现的抄袭行为,称如果在钉钉内部发现“就往死里整”,而对待每一位试图加入钉钉的求职者,无招会要求对方带上“投名状”,以证明自己对钉钉的理解和热爱,也正因为诸如此类的高门槛,至今钉钉有着整个阿里内部最低的人员录取比例,只有10%。 无招将钉钉现有的团队比喻为“有使命感的土匪”。在做“来往”产品的时候,这帮“土匪”还是终日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的“书生”,三年之后,曾经的书生被逼上梁山,学会用共创代替 YY。在采访中,无招多次提到“使命感”,这成为支撑整个团队终日奔忙的原动力。 “让 4300 万企业在效率上、工作方式上、管理方式上,能够跟阿里巴巴这样企业站在同一水平线,这是我们的使命,如果这个能做到,我们的使命就实现了。”无招说到。 在产品发布前一个月,无招兴致勃勃地向他的好友、钛媒体联合创始人刘湘明展示他的成果。刘湘明看到摆了一桌子的硬件,问他:“你还记得之前我们一直在讨论钉钉的边界在哪里?你们是不是太膨胀,做的事情太多了?”无招说:“没有,我们的使命是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效率,但是发现很多硬件功能的缺失,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的业务和管理行为无法在线,市面上也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我们只有自己做。”在无招的心目里,钉钉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软件,更是一个承载使命的平台。软件是达成目的的一个手段,硬件其实也是。(本文首发钛媒体 记者/苏建勋;摄影/陈拯)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