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高频交易令股民每年损失近50亿美元
高频交易者抢在普通投资者之前抢到更好的价格。套利行为还会降低交易另一方提供更优惠价格的意愿,这也会让散户参与者付出代价。 这些信息的范围可能从公司消息到经济数据,再到其他股票或市场的价格波动。电子交易公司投资于尖端技术,例如连接相距数千英里的交易所的微波天线网络,以处理此类信息并在百万分之一秒内执行交易。 FCA发现,电子交易公司之间的平均竞争仅持续79微秒(1微秒等于百万分之一秒),比眨眼的速度还快,只有最快执行交易的公司获得了任何好处。 虽然每一场套利竞赛只给高频交易者带来了小小的胜利,但FCA的研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43个交易日里追踪到了22亿次这样的高频交易。总之,FCA跟踪的总交易量的20%以上来自于这些潜在的套利竞赛。 FCA的研究报告称,“总体而言,这些行为加起来对流动性造成了严重损害。我们的主要估算表明,消除延迟套利将使交易成本降低17%。” 研究发现,这种高频交易的负面结果是,增加了普通投资者买卖股票的成本。而FC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国,报告的作者表示,他们希望“其他研究人员和监管机构能够复制我们对英国股市以外市场的分析”。 “据我们所知,大多数监管机构目前并不从交易所获取信息数据,而交易所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不一致地保存信息数据。我们希望这能有所改变。” FCA进行这项研究的背景是,包括佛蒙特州无党派参议员桑德斯(Bernie Sanders)和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参议员沃伦(Elizabeth Warren)在内的欧洲和美国的政界人士一直在推动征收金融交易税,这项政策的目的之一是遏制高频交易。 这项研究还可能推动交易所加大力度重组市场,以限制延迟套利,例如,通过在交易前引入瞬间延迟,也就是设置减速带。 高频交易是如何从诞生到兴起的? 17世纪——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功跨越国界在同一类证券价格上进行套利,他们使用信鸽传递消息,因此总是先于竞争对手。 1983年——彭博(Bloomberg)获得美林证券公司(Merrill Lynch)3000万美元投资,建立了首个计算机系统,以向华尔街金融公司提供实时市场数据、金融运算和分析。 1998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给予电子交易所授权,这一步为执行速度是人工速度1000倍以上的计算机化高频交易服务铺平了道路。 二十一世纪交替之初——高频交易已经达到数秒执行时间,到2010年时,这个速度已经下降到毫秒和微妙,2012年达到纳秒。 2010年美股闪电崩盘——2010年3月6日,价值41亿美元的电子交易引发了金融市场的闪电崩盘,道琼斯(28722.8496, 187.05, 0.66%)指数在单个交易日内狂跌1,000点,市值蒸发近1万亿美元。在市场走上恢复道路之前,市场依然能出现5分钟暴跌600点的情况。SEC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认为HFT公司在这次崩盘中应负主要责任。 2011年——纳秒交易技术推出:一家名为Fixnetix的公司研发出微芯片,使得交易执行速度达到纳秒。(1纳秒=0.000000001秒) 2012年——高频交易在美国股票交易中达到约70%的比例。 2012年——很多IT公司开始在HFT技术上投资数百万美元。一个特别为HFT推出的新电脑芯片使执行速度提高到.000000074秒;而一个价值3亿美元、横跨大西洋的电缆线项目正在建设中,目的仅是为了将纽约和伦敦之间的交易时间减少0.006秒。 2013年——在2010年的闪电崩盘后,经济学家就一直对高频交易的风险性争执不休。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Michael Spence认为,高频交易理应被禁止。 事实上,高频交易不仅在股市中,令普通股民蒙受损失,外汇市场也同样常常闻风色变。 比如2016年10月7日英镑闪崩事件。当时英镑两分钟内跌幅达6.1%。行业人士认为,这是“流氓”算法交易引发的大规模抛售……当时很多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上不断唱衰英国脱欧,电脑算法将这当成了卖出英镑的信号。一旦英镑有走低的趋势,更多高频交易者就会加入,强化了这种趋势,最终形成短时间内强势的卖空压力。 另外,比如2019年1月3日,外汇市场发生了一次不寻常的波动。亚洲开市后的几分钟内,美元兑日元突然暴跌,甚至一度超过400点。业界很难对导致这次1月3日的“闪崩”事件的因素下确定的结论,部分是因为外汇市场交易活动是通过很多不同的平台在进行。但是,不难发现里面的关键因素推动或者加剧了这次事件的发生,其中就包括高频算法交易在低流动性环境下放大了这次的“闪崩”事件。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