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购物学:盒马的货架隐藏的秘密
为了达到最大销售额,7-11便利店通常会将酸奶牛奶、料理等放在相对里面的位置,让顾客走到店铺后面。盒马也是相同。运用生鲜、餐饮等引流品让消费者打开钱包,然后激励TA们购买其他更多的商品。在盒马,食品生鲜等也通常摆在了最里面。 参数4:人总是向前走向前看人总是向前走、向前看。这种“行为参数”看似是常识,但是经常被忽略,没有被合理运用。 1. 向前走盒马的门店可以分为2个环——浅环区、深环区(类似北京三环、五环)。深环区,会一直到达生鲜和餐饮。浅环区,销售的品类和普通便利店差不多。 而无论是来自深环还是浅环的人,只要向前走,都会路过一个交叉点。这里是人流最大的地方。是新闻联播前1分钟的广告,是电视剧大结局的中插广告。 在姜太公公逛的这家盒马里,这个交叉点承载着最重的服务设计,用服务来拦截消费者,促进人流的付费转化。交叉点里有日日鲜的鲜奶员工在推销、有雀巢樱花咖啡的堆头展示、有折扣区的促销、有自营品牌的介绍。 盒马其余地方的购物是无打扰的,工作人员都是在分拣理货。而在交叉点里,服务人员非常多,非常吵。我在模模糊糊的情况下,购物车上就多了一盒14块钱的酸奶和一袋12块钱的面包。 2. 向右走
大部分人都是向右走。姜太公公逛的这家盒马,基本上默认消费者都会向右走,没有给顾客向左走的可能。进门之后,左边是排着队的收款台,右边是水果折扣区,大部分人都会走向右边。 好,就算你还想向左走。那慢慢向左边转30度,哇,一个巨大的榴莲堆头。 溜了溜了。 3. 向前看盒马的货架高度一直是被宣传的重点。传统的大型超市,货架都很高。但盒马将货架高度控制在最佳视线之内。撤销了无用的高货架。 而除了眼前的扇形区域,消费者还有一个最佳视线——稍稍抬头看到的2-3米远处的内容。好的零售环境,既要保证眼前的最佳视线,也要充分利用消费者抬头的时间。针对这个抬头时间,盒马的浅环区和深环区分别有着不同的宣传策略。 在主攻生鲜和餐饮的深环区,抬头的广告是盒马工坊的“小龙虾”(盒马内心OS:既然你在买生鲜,那何不试试我的招牌菜)。而在主攻零售百货的浅环区,抬头的广告都是“APP送货到家”(盒马内心OS:就算到店了,非生鲜餐饮类也没有必要现场买了) 总结一下消费者常见的行为参数有人要缓一缓、人有购物场景、人要先打开钱包、人总是先前走向前看。在盒马超市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适应消费者的行为参数而产出的策略。 注意:
#专栏作家#姜太公公,微信号公众号:grandpa_jiang,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产品老流氓,终身学习者。致力于研究产品方法论,解决小白PM的疑难杂症。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