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投资温城辉、余佳文、王凯歆后,我做了深刻思考
超级课程表活得很健康 *余佳文 【事件回顾】 2012 年,大学还未毕业得余佳文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广州超级周末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家&i黑马注:超级课程表),后多次获得投资。 2014 年,在央视《青年中国说》节目里,余佳文公开承诺“明年拿出一亿元给员工分红”,并提到“超级课程表”的管理模式中有“员工工资自己开”、“上下班时间自己掌控”、“鼓励员工用打架解决问题”等,被称为“ 90 后霸道总裁”。 2015 年 8 月,余佳文公开“认怂”,自称食言了“拿出一亿元给员工分红”的承诺。 一言激起千层浪。无数口水涌向余佳文,他关闭了微博评论功能,并在事后称,“(我)被骂成这样,没去自杀已经很好了。不过我也有点炒作的成分,自己也有责任。” 【朱波对创业家&i黑马的口述】 余佳文是最早的 90 后创业代表之一,舆论和资本把他捧到很高的位置。后来,他也是希望通过一些营销事件带动公司发展。于是《青年中国说》、《开讲啦》等媒体找他,他就去了。 余佳文的言行举止听起来“不靠谱”,但他做事非常靠谱。这两年,公司业务开始向良性发展,投资人也跟他讲,做PR宣传时不能传递社会负能量。在这点上,他尝到了苦头,事后也做了反思,所以这两年变得低调了。 由于许多人不喜欢他,所以每次排创业公司死亡名单的时候总是把超级课程表排进去,但其实公司活得好好的,目前公司 80 多个人,日活 300 万左右,数据量很好,今年实现盈利。 虽然他个人的炒作导致公司被非议,但客观上对业务有很大的帮助,每个事件发生后他总是让公司进入一个新高度。因为现在是一个眼球经济时代,注意力就是流量,流量就是下载,下载就能够带来钱。 许多人批评说, 90 后创业者喜欢炒作。我觉得他们一开始并不想自我炒作,只是因为这个话题有爆点,自带流量自带故事,于是就容易被炒作。 我认为炒作分两种:一种是围绕公司,对业务进行炒作;另外一种是跟公司业务无关,炒作个人,这就有非常大的问题。至少温城辉和余佳文的PR宣传是围绕公司业务进行的,没有离开商业本质,所以我认为这种“炒作”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对他们的高调炒作也有些担心,担心他们会迷失自己。 当然,围绕公司炒作的同时也要传递社会正能量。如果传递负能量,即使是围绕公司的炒作也不行,因为会把品牌和口碑炒坏,尽管能赢得一时的眼球却会牺牲未来。 我为什么青睐投资 90 后? 在我的投资组合中, 90 后创业者占比约15%~20%。 90 后年轻创业者的短板是比较大的, 20 岁左右的创业者创业失败率远高于30~ 40 岁的人。不过,之所以我会选择将 90 后创业者作为自己重要的方向之一,有两点原因: 1.年轻的创业者更具有颠覆性。 当初我创业的时候,也就 20 多岁。Facebook、苹果、谷歌、微软、雅虎的创始人都是在大学时候就开始了创业。所以我认为,年轻人是创业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 20~ 30 岁的创业者无法在传统领域跟巨鳄抗争,只能面对未来去创造一个属于新一代年轻人的东西,才可能弯道超车,因此他们的创业思路往往比四十岁左右的创业者更具有颠覆性。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