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可能是中国新媒体界的一朵奇葩
界面的账本和上市计划 摊子越支越大,钱从哪来? 基本是融资。 根据公开信息,界面迄今共拿到两笔融资,包括 2015 年 9 月的A轮,近 9000 万元人民币,以及去年 7 月的B轮, 3 亿元人民币。累计约3. 9 亿元人民币。 刺猬公社获悉,界面已经开始接触投资人,下一轮融资正在路上。 到目前为止,界面还没有赚钱。 何力说,界面成立以来,收入一直是“百分之百以上的增长”,但并没有盈利。去年,界面依然整体亏损,具体数字没有透露。 不过,这种情况放在整个媒体环境中来看,并不奇怪。国内媒体经营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第一、二年投资,第三年才有可能达到收支基本持平。开张多年后依然亏损的媒体并不在少数。 然而,作为中国第一大报业集团推出的旗舰新媒体,外界的期待显然更高。何况,界面上线至今已经两年半。 何力说,今年的目标是收入再翻一番,并尽量实现盈利。 当前,虽然界面的非广告业务收入占比在增长,但营收主要来源依然是广告。不过,盈利压力已经逼迫界面开始想方设法从其他地方赚钱。 界面版权负责人金逍告诉刺猬公社,界面从今年开始,将原创新闻版权出售给今日头条、新浪、UC等平台,一年收入超千万元。 今年 2 月初,界面记者王去愚采写的《绝命旅行》引发朋友圈疯狂刷屏。这篇记录一群中国游客春节期间在马来西亚遭遇船难的特写报道,被一家影视公司以百万级的高价买下了影视改编权。而这一营收模式,正引起界面的重视。 除此之外,界面还拉拢企业一起共建频道。这门生意是从 2015 年下半年开始的,目前已有“茶语”、“游戏”、“出国”、“旅行”等多个垂直细分领域频道在此之列。 “我们一般找某个领域一线的、有影响力的品牌,比如在家居领域,至少跟红星美凯龙这样的企业合作,再比如‘出国’频道,就是跟上海的外联出国合作,它应该是国内最大的移民和出国服务机构。”何力说,这个频道归根结底是服务用户,内容的水准由界面来控制,“投资的企业可以得到一些广告位,但不会变成一个软文频道。” 尽管何力声称,“平台化的互联网企业,从开始到实现盈利,可能需要漫长的过程”,而且“在什么样的市场份额上盈利,可能比什么时间盈利更重要”,但界面在创立以来就不断对员工表示,界面的目标是要上市。而在国内上市,就有盈利的要求。 界面还有上市计划吗? 何力的回答是,“如果能够实现盈利目标,比如能够符合创业板的要求,就提报资料。” 但,如果非要上市的话,或许借壳的可能性会更大。且不说国内IPO排队的时间成本,单要完成连续三年盈利的任务,显然也是艰巨的。 去年 9 月,华威在自家付费问答产品“前辈”的一个提问中说,“三年后我们或许已经上市,也有可能不选择上市;新闻公司是否上市我一直没想好,如果我们的利润可以让股东满意,我个人会主张不上市。” 界面何奇之有? 外界给界面贴的众多标签中,其中之一是,“估值成长最快的媒体”。截至去年 7 月B轮融资,界面在不到两年时间内估值跃升到 15 亿元人民币。 在内容影响力上,界面相较最初的确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写出《绝命旅行》、《一个地产商的非正常死亡》等优质报道的能力,以及拥有正午、摩尔金融等相对优质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起了界面的估值。 但诚实来讲,作为一家原创新闻媒体,界面的内容整体影响力还有限。或许, 15 亿估值所倚仗更多的,恐怕还是外界对界面的新媒体新模式的想象。 界面在国内一众新媒体中是个特别案例。澎湃、封面、红星这些新媒体均由传统媒体演化而来,界面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基于互联网的新产物。但是,界面的采编管理团队又是来自于传统媒体,在思维、风格上仍然有很重的传统媒体的影子。 华威在一次内部员工例会上就说到,自己当初从纸媒转来做界面时压力很大,“我没干过互联网啊。”何力同样如此,他先后在《中华工商时报》、《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周刊》和《财经》任职,清一色的纸媒经历。 相比于传统媒体,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可以总结出很多特征,譬如去中心化、用户为核心、效率的提升、互动性,等等。而最基础的至少应该是反应更敏捷、触达用户效果更佳、传播面更广。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