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音诵经、弹幕直播、付费问答...日本和尚的新媒体为何这么6?
寺檀和肉食妻带制度:减少剥离感 《朝 5 晚9:帅气和尚爱上我》中,山下智久扮演的帅气和尚不仅帅还有丰厚的家产,这其实在日本寺庙中十分常见。“寺檀和肉食妻带制度”让日本寺庙的产业化变得合情合理。 所谓“寺檀和肉食妻带制度”的出现,则深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德川时期幕府为排挤基督教,并用户籍来控制民众,让佛寺成为处理丧葬事宜的部门。每个人都属于特定的寺院,其通行证、结婚证等都由寺院保管——这就是“寺檀制度”或“檀家制度”。 而“肉食带妻”则是说和尚能够娶妻生子并喝酒吃肉。这就使得日本的寺庙进一步的世俗化,成为一种宗教性质的职业。所以,和尚在日本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地位较高、收入丰裕的职业。 这种职业化和社会化极大地减少了日本僧侣和寺庙的剥离感,就像其他行业一样并无特殊,这也是他们对新技术和思潮接受能力较高的重要原因。 结合AI、AR技术: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2016 年,一款AR扫墓的APP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逝者亲属在扫墓碑前祭祀时,通过APP就能在手机屏幕里看到活灵活现的站在墓前的逝者,有的还会打招呼,简直像“Pokemon Go”的现实版。 这是AR技术与寺庙文化的首次结合,对这种方式的认可度人们争论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创新形式在科技发展足够成熟时,会越来越多运用到寺庙文化中。 AR将计算机形成的图像图形无缝覆盖到现实生活中,寺庙+新媒体可以玩出的花样也各有不同。 日本人对寺庙和和尚的态度已经非常开放。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寺庙本是清净之地,加入这么多世俗杂事,显然有违其本来之意。颇有打着“普度众生”旗号行娱乐之实的意味。 但也不得不承认,寺庙和和尚既然不能完全脱离世俗——不管是接受香火还是为世人答疑解惑——也就需要随着社会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做出相应调整,更好地存在。从宗教层面来讲,不管是婚姻还是金钱,对和尚们也是一种考验,完全杜绝这些“诱惑”的佛教和僧侣,或许在“普度众生”、答疑解惑上,也会少一些厚度和地气。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