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草根团队年入20亿,创业十年转型4次,最早只做了一本潮流杂志
几乎是一家家给品牌商打电话沟通,陈婧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逐步和一些知名品牌建立起联系,这成为 YOHO! 日后的核心资产。如今,大品牌会和 YOHO! 集团旗下的各个板块合作。 比如,媒体编辑和品牌PR沟通内容选题、商务和会展与品牌市场洽谈投放和参展、零售部门负责招商。 「哪怕是草根团队出身,现在也要尽可能做到专业,国际品牌商是最看重这点的。」陈婧说。 2 电商生意的成功是 YOHO! 可以做十年的关键,不然就免不了和许多同期的杂志一样面临关停的窘境。 2008 年开始电商后,梁超做对了很多事,也做错过事。 华人文化基金董事总经理陈弦是 YOHO! 的投资人之一,他发现一个有货的运营细节:吃库存的比例越来越少了,库存销售大概不到30%。 最早规模还小的时候,有货也是去采购商品放库存的,特别是耐克、阿迪这样的品牌,不给资金对方肯定不会供货,品牌方非常强势。这就会对企业的现金流有影响。换句话说,造成的结果就是有多少钱做多少事,没钱就长不大。 但有货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把库存销售的比例大大降低了。虽然仍旧有仓储,但70%左右的品牌变成入驻式的,先拿货后交钱,大大缓解 YOHO! 的现金压力。 从表面看,一方面是因为有货的用户量不断变大,议价能力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这与梁超从转型电商后就开始发力扶持的国内潮牌崛起分不开。 正因为越来越多品牌是有货参与运营的,其实双方的就不单单是售卖关系,而是深度代理合作。 梁超认识许多独立的设计师,他们有些人会在淘宝上开店卖自己的品牌。可许多设计师跟不上品牌发展的速度,一旦销售额提升每年两三百万时,供应链、资金周转就容易出问题。
所以,梁超在 2015 年正式组建了一个团队,专门为独立设计师品牌做代理服务。首先是产品计划、再是供应链管理,最后是销售渠道管理。这样一来,设计师只要负责设计就行了。 这是有货和小众品牌合作方式的变化。如今这些品牌占据了有货销售额中的 15% ,同时慢慢有货自己的库存压力。 品牌策略大获成功,梁超也有点飘,所以去年给自己挖了坑。 2016 年年头,梁超希望让有货的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快。所以在上半年放宽了品牌入驻条件。结果,短短半年之内从几百个品牌扩张到 1600 多个品牌。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