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格子CEO李天放:有竞争是好事
第一是归属感,你看到本校的时候会有亲近感,第一个信息一下子就想到了校园这是非常好的事情。第二个事情是安全感,其实大学生有跟社会social的欲望,但这是另外一种欲望,也有在校园里面有更安全更有心人的一个social,他希望在某一个地方上找到地方希望找到大学生,而不希望父母进来,社区某一些功能是需要学生号、学生卡来验证的,我们发现验证后的用户的活跃度是没有验证的3倍,通过一些验证或者是本身我们就是一个课程表,不是大学生都不会装和听说过这个产品,我们可以保证是一个更安全的社区。第三是轻松有趣,我们这个社区一开始也是利用了一些匿名的功能传播转发性,因为匿名可能有一些更火热的话题,是很好传播的,但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第一个搜索的版本是树洞,我们是纯匿名的没有做任何运营的引导,我们发现树洞的社区里面其实说了很多很多负能量,因为校园是非常封闭的场景,很多人会做人身攻击的话,很多人会很不开心,我们发现这些非常非常负能量的帖子的病毒性是非常高的,如果他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或者是空间上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流量,但这些帖子学校的留存率是非常低的,我们觉得自己做错了这件事,把那个功能整个砍掉了,我们三个月没有做任何social的事情,暑假之后才开始做这件事情。这次我告诉团队,不管这个东西火不火,KPI是什么,一定要保证这个社区是轻松有趣好玩儿没有任何负能量的东西。你的产品有三个核心功能点,我们是导入、看课表、课程提醒,但我们的社区其实就是这三个点,我们设了之后永远不改变它,我们的用户以这样三个点自我吸引和排除,有的人不喜欢我们的正能量可能会离开,这是OK的。 这个图是我们团队做产品和做社区的一个思维方式,你怎么知道什么东西是对的,其实最近课表行业也是在行业内因为各种原因会讨论得比较多,我们也看了行业内对我们产品的评价或者是前景的评价,有很多人会说大学生群体有很多的优点,传播性比较强,缺点是毕业之后就不用了,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我们会把所有的观点放成2×2的图,我们有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基本上只有两种,一个是以数据为主的,一个是以思维为主的,外部是行业的专家给我们的评价,内部是我们自己的行为。内部的反馈是我们每个人、我、产品经理对我们这件事是否真的有信心,是否真的觉得我们的想法是有道理的我称之为灵感。所有做不同产品阶段的时候及这四个事情是不一样重要的,灵感可能是很极端的东西,比如说乔布斯是一个最极端的例子,他做iPad的时候,另外三个东西都是0,没有任何内部的东西,因为这个产品不存在,外部的行业都说大家不需要这个东西,他唯一有的就是他内心的一个灵感,但是我们不是乔布斯,我们刚做课程格子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灵感,也不知道这个事情是不是火,最早看到最初的留存率,内部的数据给了我们一些信心。我觉得做一个垂直社区,我认为这四点里最好的一嗲是行业观察,我知道大家很多都是行业的专家,但这是我们的经历告诉我们的,因为垂直人群是非常难理解的,可能很多人都不是用户,你有一个非常有逻辑很聪明的人会说出非常有道理,但其实是错误的结论。所以我们在做垂直社区这件事会忽略掉左下角的盒子。 最后我们开始做课程格子的时候,不管是投资人还是行业内还是朋友内部讨论,大家说这个人群是否有一天可以突出大学领域扩大到社会上,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产品。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花了很多的时间参考已有的公司,其实我们认为在中国做得最好的毫无疑问是校内和人人网,我们看到了他们是怎么做推广的,是怎么送鸡腿的,什么时候贴海报的,发多少张传单,校园大师系统是怎么建立管理奖励招聘的,所有的事情了都列了非常长的单,学了他们做过的东西,我问过超过100个同学,说你们为什么不用人人网了?其实这个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从今天开始从来没有做过总结,我们从来没有说过校内网试图做人人网失败了,证明说大学的垂直社区是不可能做的,因为其实世界上真正能做到校内覆盖的垂直社区在这个世界上只发生过两次,一次是校内网,一次是Facebook。Facebook其实成功的踏出去了,做了一个世界级的产品,人人网没有,成功率是50%。历史性的公司只发生一次,一个东西只发生一次或者是两次的时候,是不能用概率和统计学来干这个事情的。如果我们成功了,它可能也会是第一次,当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会学习历史,但我们不做任何的总结。 谢谢大家! 主持人:有不少大家都关注的问题,最近有一个90后非常火,他做了跟课程格子的很类似,您作为同行是怎么来看这个情况的,怎么看跟同行间的竞争的关系? 李天放:我觉得竞争还是好事,你要是被狗追可以走得更更快。我尊重自己的竞争对手,你永远要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有同情心,你可以感受到如果你站在对手的位置上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创业要利用自己的资源,如果可以造成话题他可以带流量你有应该做这件事情,我们不做是因为我们做不到。这些话题本身,比如说90后或者是80后,这些都是假的,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对比。其实90后里也有很多非常非常低调有才华的创业者,80后里面有很多高调的创业者,年代只是一个维度,维度还有很多很多种每个公司都有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和底线,我觉得竞争的角度上你应该找到你自己想玩儿的游戏,如果你要是可以衡量一件事情,就要知道它是什么,我们这个团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宅的,我们喜欢呆在办公室里面,喜欢编代码和用户聊天,我们基本不出去,PR的角度来说我们做得远远不如超级课程表,这是一个事实。所以数据上其实大学生不care,这是我们幸运的一件事,如果我们做的是脉脉,就是一个巨大的PR危机,好消息是大学生的关注度还是蛮低的。我前天去了一个学校,我问了当场的月胡说,你们有多少人看了超级课程表的最新的PR,他们都看了。我说有多少人因为这件事装了超级课程表?没有。有多少人换了课程格子,也没有。这件事对我们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这是我们比较幸运的一件事。但是,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我们可以比的点,我们认为我们做得最好的愿意把它做得最好的点,竞争就是这样的一件事,游戏规则都是以公司本身来设计的,所以说如果我们不来比PR尺度的话,这个尺度就不重要,我们需要找到重要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我们内部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社交的留存率,我们就去比7天和30天的社交留存率,所以我们需要玩儿自己的游戏,这是我们内部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提问:现在有没有开放商业合作?因为我在看来是在传播行业,操作一个品牌是需要在校园做推广的,联想ThinkPad、银鹭、雀巢等等我们的传播很多,我我们想找这方面合作的渠道,你们做开放吗?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