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凌云:华为计算生态加速突围
“我们主要帮助企业完成从X86到鲲鹏的迁移,并进行适配和认证。”当被问到跨架构的迁移会遇到什么问题时,这位客户经理表示:“基本不会遇到什么问题,因为华为也会提供技术支持。整个过程大概需要30天。”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2月20日,鲲鹏计算产业联盟及鲲鹏产业生态创新中心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及吉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江苏、河南、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四川、海南、广西共15个省份落地。 ![]() 鲲鹏计算产业联盟成立情况(截至2020年1月,不完全统计) 四、鲲鹏生态合纵连横 根据东北证券报告,中国软件网整理了鲲鹏生态产业链的三大领域:核心产品、鲲鹏整机与行业渠道推广和其他重要合作伙伴。 ![]() 国产操作系统是鲲鹏生态的核心领域。 中标软件很早就与华为展开了合作。2016年起,中标软件开始适配华为TaiShan2180 ARM服务器整机;2018年12月,发布面向华为TaiShan服务器整机的中标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ARM64版)V7.0;2019年8月,中标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与华为GaussDB数据库完成兼容性互认证测试。 中标软件副总裁李震宁告诉中国软件网,两年中,中标软件与华为共同完成了技术研发、产品化和适配调优等工作,并实现了批量部署应用,客户包括航天科工系统、南方电网和多地方政府云平台等。 “合作过程中肯定遇到技术困难,”李震宁透露,“双方团队合力攻克了包括驱动、加载速度等多个层面的技术难题。这些问题很多属于软硬件结合,还是给我们制造了一些困难。这些年前后解决的技术问题已经有上千了。” 操作系统、软硬件之上,就是应用。有了应用,生态才会更健康。 近期,华为云官方公布了鲲鹏云服务的三大典型案例,用友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2012年,用友就开始与华为在硬件和渠道领域建立合作关系,主要服务大型企业客户。2019年,双方开启“全栈式”合作,华为深耕底层计算和基础软件,用友构建应用软件生态。用友也是华为“鲲鹏凌云计划”首批合作伙伴之一。 “我们的主流产品,面向大型集团企业的用友NCCloud、云ERP产品U8Cloud都已完成鲲鹏的测试和认证。”用友战略伙伴推进部总经理赵亚顺告诉中国软件网,“面向大中型企业的服务产品,基本上都从阿里云或其他云迁移到了华为云上。” 谈及未来,赵亚顺表示,未来用友会与华为在数字化、国产化和全球化展开深度合作。 当鲲鹏生态越来越成熟,能否对X86发起“挑战”?这是很多人都关注的问题。 说挑战或许并不准确。在李震宁看来,ARM并非直接对x86进行挑战,而是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无论是从系统的健壮性和安全性,以及对新兴技术平台和架构支持上,ARM都表现出非常好的一面。但同时,应用生态不丰富,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赵亚顺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未来传统的X86生态和ARM生态两个体系会并行,给客户不同的选择。现在的机会非常大,市场也出来了。” 据东北证券测算,到2023年,假设鲲鹏PC和鲲鹏架构服务器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能达到25%和50%,那么鲲鹏PC硬件市场空间约为800亿元,鲲鹏服务器硬件市场空间约为961亿元,鲲鹏产业链整体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当然,这个假设的“不确定性是较大的”,安永平这样告诉中国软件网。 不管结果如何,随着信息产业成为全球力量交锋的重心,以国产化核心芯片与基础软件为代表的核心底层技术不断得到更多重视,华为的鲲鹏生态都在驱动行业向市场化引导发展,逐渐填补中国基础软硬件领域的空白。 就像李震宁对中国软件网说的:“面向未来,我们对其发展充满信心。”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