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打造便捷生活
专业化大数据托管服务最早是从2008年至2009年开始的,在这之前,各个公司都是自己组建机房。随着各大公司与互联网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自有机房已经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到2010年,许多原来做别的领域的公司都开始做大数据服务了。这时邵天富意识到,大数据的春天来了。尽管大量的数据公司涌入,仍然无法满足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大爆发时代 哈尔滨是大数据最理想的家 广州人邵天富如今十分适应哈尔滨的环境和生活。“在哈尔滨冬天虽然很冷,但在屋里却很暖和,比在广州待得舒服。”邵天富说,最爱吃这里的东北菜,三个月就胖了好几斤。而且最重要的是,两地几乎一样的工资水平,在哈尔滨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广州。尽管半年才回一次家,但邵天富说他打算一直在哈尔滨工作下去。 适应哈尔滨环境的不仅仅是IT业工作人员。邵天富说,哈尔滨纬度与美国硅谷相近,是IT行业最理想的总部所在地,更是大数据的天堂。因为在理想状态下,机房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2-26℃之间,由于机器运行时发热,因此室内温度在20℃左右最为理想。如果室内温度高于这个温度,就要启动空调把机房温度降到合适温度。如此看来,哈尔滨成了最理想的大数据机房之家。“哈尔滨非地震带,天气凉爽,寒冷期长达半年,这些都是大数据管理的地理优势。”邵天富说。 站在全球视角下,中国大数据中心的拥有量还不到美国的1/3,这与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远远不匹配,因此中国大数据行业必然迎来大爆发时代。5G和无人驾驶时代来临,更是大数据行业的重大利好,届时网络会更快,使用人群会更多,这就要求服务器和机房更大、更专业,满足更多需求。“以视频网站为例,看视频的人越来越多,过去公司托管50、100个机柜,现在已满足不了网络需求,很可能再租几千个机柜都不够用。”邵天富说,到那时,会有更多跟大数据相关的从业人员向这个行业靠拢、甚至转行过来。 “哈尔滨人才储备也是优势之一。”从广州暨南大学毕业的刘岩说,早期在南方工作的计算机人才许多都是从哈尔滨高校毕业的,这一优势一直延续到今天。 从全国范围看,大数据业务量将越来越多,但目前大数据服务中心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因为大城市数据服务需求量大,而且从技术层面看,远距离数据传输还存在一定困难。”邵天富说,从未来发展看,远距离传输难题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攻破。到那时,哈尔滨在大数据管理方面的优势会更加突出,会有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搬到哈尔滨来。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IDC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延伸阅读: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