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牟春波:新型基础设施可靠性分析及建议
4.2 建立端到端可靠性保障机制针对新型基础设施业务运行链条长的特点,建议建立分段、分层、分级可靠性保障机制,各司其职,共同提升端到端的可靠性(见图2)。 图2 新型基础设施分段分层分级可靠性保障机制示意图 (1)分段保障:企业用户、基础电信运营商、互联网设施服务商等要负责各自网络和系统的可靠性措施建设,在进行技术创新、系统开发、架构演进时,要统筹考虑技术或设备的成熟度、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保障措施等问题。不同运营主体之间要通过双节点、多路由等措施做好网络衔接环节的可靠性保障。 (2)分层保障:首先要保证通信机房、数据中心、光缆线路的物理安全,减少人为破坏、施工损坏等影响;其次要加强集中控制平面等关键设施或节点的安全保障措施,同时要重视关键节点的链路安全保障,在光缆、传输、IP承载等上下网络之间做好保护措施的衔接,充分发挥各层面保护措施的作用,减少因网络故障造成的业务中断。 (3)分级保障:不同类型设施在整个网络中的重要程度和影响范围也不同,建议对新型基础设施进行分类评级,综合考虑保障措施成本支出,分级制定差异化的可靠性要求,加大对控制设备、骨干传输、国际设施、超大型云数据中心等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 4.3 新技术助力运行维护保障为保障平稳可靠运行,新型基础设施需要具备有效备份、自动检测和快速恢复机制,除了优化网络架构设计外,还可以综合运用新技术减少故障发生概率、提升故障恢复能力、缩短恢复时间。一是加快网络SDN商用进程,采用云网协同、SRv6/EVPN简化协议等新技术,推动网络向架构简洁、协议简化、控制和管理智能化的目标发展,提升网络资源快速提供和灵活调度的能力,增强故障恢复的敏捷性;二是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网络技术深度结合,探索人工智能在网络维护、网络优化等领域的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协助实现故障检测、溯源和恢复全流程闭环管理,提升故障应对能力。 5 结束语 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不仅要重视其网络安全防护,也应高度重视其运行的可靠性保障,关注其迭代式创新发展给新型基础设施运行安全带来的影响,建议建立分段、分层、分级的可靠性保障机制,政府督查和市场选择相结合,多方协同做好新型基础设施运行安全保障。 延伸阅读: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