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进退两难 如何突围?
作为小红书创始人之一,瞿芳较少接受单独采访,多会出现在一些公开场合,前几年演讲内容颇专业,多讲数据,强调用户价值,小红书的愿景,很少谈及自身。近两年演讲内容会适当讲一些小故事。在小红书下架危机之前,公众对两位创始人了解都很少,甚至不太清楚瞿芳和毛文超在公司内部具体分工。这一切或许因为小红书之前实在太红。 瞿芳少量的对外发声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不断重新阐释,小红书到底是家什么样的公司。 2014年刚创业时她称,“要做境外购物第一平台”;2015年,瞿芳接受采访时说,希望服务新一代消费者和中产阶级;2017年,瞿芳和毛文超共同对记者称,公司内部已不再讨论小红书的定义了,同时表示,“等内容端足够丰富以后,自然会出现成型的新模式的”。也是在2017年,瞿芳开始表达自己对“跨境电商”这个概念最新的思考,认为用户并不是要买“国外的好东西”,而只是要买“好东西”。 用户到底要买什么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买国外的好东西”做不成大平台。采访中瞿芳还提到,国内许多品牌正在崛起,很多外国货也是madein China;毛文超最近在乌镇的演讲似乎也开始钟情于另一新概念:新消费。 小红书曾被说成是跨境电商领域的知乎。现在的小红书似乎也走上了知乎的路子,扩大用户基数,突破用户圈层,把流量做大。用户标签也由之前的“精致海淘女孩”向“中产”、“注重生活方式”等转变。 下沉的同时,小红书也在重塑自身。 2019年开始,媒体对瞿芳的一对一专访增多,她开始出来解答外界疑问,采访中表达了一个意思,之前公司和外界的沟通太少。 更大变化来自社区一系列的新规则。 今年5月,小红书上架“最严达人令”,这一举措被外界称为“清洗KOL”。在更严苛的规则之下,平台达人数量由超两万人一度变为五千多人;社区同时规定,达人必须与平台签约,且均需交付10%的费用和法定税费。 这一举措在任何一个超两亿用户的平台都史无前例。 个中原因或如在此之前网间传闻提到的,下架前小红书恐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此次发布“最严达人令”,与其说是小红书欲在达人身上变现,不如看成,小红书希望加大对平台内容的管理和把控。 但全面接管KOL一定是件好事吗? 对KOL来说,平台管理严苛了,需要和官方MCN签约,佣金交给小红书;对MCN机构来说,“泓文”(小红书官方MCN机构)是小红书自己的,避免不了有流量倾斜。 而当这一切暴露在用户认知中时,小红书似乎变得更复杂了。尽管瞿芳对此解释,一切是算法说了算,好的内容会曝光给更多用户。 而当创作端活力下降时,社区还能否重现活力?似乎又是为了平复大众疑虑,小红书对外回复,整改在后期也会不断调整。 反复的规则和解释似乎表明,目前有着比将平台做大更重要的事:重塑自我。 目前小红书的愿景已变成“陪伴一代人,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这并非新路,前面站了太多玩家,一条、严选等等;继续走算法流量的路,头条快手们已在前面堵得死死地;往后看,单一的“跨境电商”此路已死,且对手过于强大。 奔跑5年,小红书已站到发展关键期的十字路口,而未来并不明朗。 无法定义的小红书,摆在它面前的,似乎已仅剩一条路了:冲入流量之地。(来源:海克财经 文/何旭)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