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出走、业绩承压 51信用卡的转型阵痛
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正临转型关键调整期。今年11月,一则由互金整治办和网贷整治办共同发布的《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引起行业轩然大波,部分机构甚至一度将其视为网贷行业的救命绳草。 不过,转型小贷并非易事。前述转型意见从平台合规条件、注册资本、股东条件、存量情况、转型方案及期限等进行了一系列要求,其中明确,网贷机构存量业务须无严重违法违规情况,股东需具备消化存量业务风险能力、转型方案获得大多数出借人支持配合等。对于转型为全国经营型小贷公司的要求,更是明确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10亿元。 在于百程看来,对于51信用卡等上市公司的转型,仍需面临几个挑战,第一是网贷压降退出层面,如何对原有网贷业务进行良性清退是一个挑战,如果后期坏账较高,相关风险或损失如何处理需要注意;第二则是资本金层面,需要满足转型的相关要求;第三则是业务模式变更导致的盈利能力和公司估值变化。试点网络小贷虽提供了5倍杠杆,但其在规模灵活度上不如信息中介平台,网络小贷公司需要承担金融风险,也没有投资人用户,这和互联网公司的估值逻辑也不同。 前述资深人士同样认为,合规体系与资金成本是51信用卡转型路上遇到的最大的难点。此外,即使成功转型为小贷公司,受限于互联网小贷相对较高的资金成本,且其产品端利息也不能过高,息差受控,所以其业务经营也将面临不少的挑战。 小贷转型出路不明,发力企业征信是否可取?一资深行业人士直言,“发力企业征信并不算是一条好的路径。当前,已经有好几个企业征信公司因数据使用的问题受到调查,在个人数据和金融数据监管趋严的时候,发力这些业务也存在较大风险。” 另一不愿具名的资深行业人士则称,无论对错,P2P已进入全面清退期,网贷受到了多般限制,网络大数据的使用也面临掣肘。在互联网下半场,头部互金企业应做好长远的战略布局,不抱侥幸心理,抓住历史机遇转型,发挥长处、练好内功,等待下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机。(来源:北京商报 文/孟凡霞 刘四红)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