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建设需加强顶层设计 变革课堂教学
这三种课堂教学的模式,也正是四中网校一直在探索的。据北京四中网校副校长、教研院院长李永介绍,过去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北京四中网校所做的就是推动课堂教学创新与重构,并且在四个方面建立了自己的壁垒。 首先,是优质的资源。北京四中网校以北京四中为核心,将全国各地名校名师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集结在了一起。 其次,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的教研能力。四中网校基于对技术、对教研的理解,针对三种教学模式未来将分别配套相应教材,并且把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落实到PPT、教案、信息技术每个层面。 第三,丰富的经验。四中网校和三千多所学校一起进行教学改革,学校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四中网校解决了很多遍的问题。 第四,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作为辅助,为教学减负增效。 自2015年开始,太原市第十一中学便开始实践翻转课堂,于2018年和四中网校平台建立合作,用三年时间做出了500节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素材,固定时间为学生推送下一节课的前置学习任务,通过翻转课堂,打破传统的课堂限制,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这几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状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二中校长刘锦说,从2015年学校开设智慧课堂,经过近五年探索,智慧课堂已经成为了学校的特色。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以信息化为手段,进一步扩大优秀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教学更加个性化。 人工智能时代下,技术如何辅助教学? “我们今天谈到基础教育,就必谈互联网,必谈信息技术,也离不开人工智能。”原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 现如今,“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把人工智能本身当作一个学习的对象,提高孩子们的人工智能素养;另一个把人工智能本身当作工具来去解决教学当中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教学辅助工具时,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是传统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孩子重复学习已经会了的知识,为达到教学目标,就要延长学生学习时间,这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而利用人工智能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会让学生学习更加有效。”刘长铭说。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作为辅助,也是宁夏石嘴山市过去一年推进教育信息化时一直在探索的事情。 在 2018年7月,宁夏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而石嘴山是宁夏作为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城市。宁夏石嘴山市教育局局长刘金星提到,人工智能在当地教学教研中的应用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利用人工智能推进减负。并不只是在网上有大量资源,而是有大数据技术作为智能化的教学助手,进行精准教学。基础教授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给教师带来精准诊断、评价,帮助教师进行精准教学。 第二、运用教学系统和智能观课系统。听课不再只是以前带着笔记本到教室听课,而是在这个系统里,通过大数据评价之后,多维度的进行排查。 此外,还有一些体验性、沉浸性的学习助手,对孩子难点突破非常有效果。 “我们逐步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优质资源共享共生的系统。学校通过一年的学习积累,形成了个人教师资源库和石嘴山市优质资源库。”刘金星说。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校长陈光华校长分享到,目前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构建出了“3+1”模式: 智能阅卷系统,能够使得教师阅卷工作量减少40%以上,减轻了教师精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教师的效率; 智能分析系统。教师可以利用智能分析系统,分析学生的薄弱点所在,促进精准教学和精准教研; 除了为教学提供辅助之外,石嘴山市第三中学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精准化管理,及时了解学校教学、教研的开展情况。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很多老师认为,学校有一流的生源,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升学率,为什么还要推进人工智能教学?”陈光华提到,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学。 “教师应该保持清醒的自觉,人工智能时代的老师要从知识的搬运工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活动者、对话者、帮助者、陪伴者。人工智能时代,老师应该主动变革,主动转变。” 或许教育信息化在全国各地的应用水平各一,信息化技术为教育减负增效,一定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正如太原市第十一中学樊晓东校长曾分享的这句话: “如果想改变世界就首先将自己变成你想要的样子,当足够多的人行动起来,就会形成一场运动,如果这场运动有足够的能量,在教育领域将是一场变革。”(来源:多知网 文/王敏)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