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拼多多如何破局“乡村商业”?
去年8月份,在上海、云南两地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拼多多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捐赠240万元资金,在云龙县诺邓镇马金桥村民小组落户诺邓火腿“扶贫车间”,年底车间投入使用,预计可达量产值6000万,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务工约1万次。 除了诺邓火腿,在云龙县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进入上海消费市场,在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下,为当地群众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不难发现,云龙县的成功在于探索出了一条让农业、农村、农民深入到二三产业的可行路径,社会力量投入+挖掘当地产业优势+第二产业落地+电商变现的协作链条下,成功地促进了乡村一二产业与一线市场的无缝连接,进而把更多的产业价值留到了乡村,留给了农民。 随着社会资源和创新向乡村地区倾斜,这样的模式并非不可复制。 去年10月份,黄峥在内部讲话中指出,拼多多要在农业领域继续做大量重投入和深度创新。拼多多CEO陈磊也表示,农业是一个触及人群最广的行业,未来,拼多多将进一步投资于农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技术和业务。 更多社会资源和力量的投入,对于农村以及农业的现代化来说,也具有务实意义。而对于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而言,这种投入也意味着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总体而言,振兴乡村是一盘大棋局,而棋眼就在于构建一个乡村商业生态系统。即,要把农业与零售业、服务业“拼出”扎根乡土的新行业、新生态,进而形成乡土商业生态的“自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社会企业的持续投入,也需要乡村“新农人”们的创新和奋斗。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三农”建设的持续深入,这样的乡村商业生态系统将进一步推动乡村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并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和图景。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