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李德毅、李克强,他亲历了中国无人驾驶十年变迁
去常熟参加第一届比赛的时候,张新钰在赛前测试时还出过一次事故。比赛前一天晚上两点,他坐在无人车的驾驶位上,突然车上的刹车踩不下去(后来总结原因在于车辆制动是拉线式的),结果智能车直接冲向路旁的一棵树上,车头严重损坏,这吓坏了张新钰。事故后,团队立即组织修理,最终花了半天时间将车修好,勉强可以参加比赛。那次比赛,环湖路他们拿下第二名,而城市道路则获得第五名。 *赛前的意外事故 当然,打造一辆参加比赛的无人驾驶汽车,其过程无疑是艰难的。 张新钰回忆,他们团队会设计好整体的无人车方案,转向则找相关的供应商合作,油门的改造是自己来做,因为团队有相关经验。最难的是制动,当时成熟的方案很少,好在有李德毅院士智能车联合团队的军事交通学院提供了实现相关功能的制动阀门。 李德毅院士很早就提出智能车联合团队技术共享,组建机械、电子、图像、雷达和测试各小组,小组成员可以从各个团队择优选拔,组成一个 30 人左右的团队,按照李院士“模块化架构、柔性化配置、AB角编程;矩阵式组织、交叉式验证、常态化试验;离线调程序、在线调参数;递进调模块、增量调智商;多握手少招手”的指导思想,大家相互学习,探索无人驾驶技术。事实上,这些参与比赛的高校平常也会进行交流以及联合测试,车队之间互相进行学习。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