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子和阿里这十年
2)让团队先跑 除了必做的选项,比如淘宝无线化这样的生死抉择,对横向的生态布局,和纵向的短长利益,张勇更多做一个调理型CEO。 也就是让团队先跑,把不准的事情,也会多押几个宝。比如生鲜电商投资了易果,但也自己做了盒马鲜生。 在跑的速度层面,商业化的东西要求快,对科技层面的研究型投资,反而希望“技术团队不应该只做明天看得见掌声和火花的事情,而是着眼长期的基础技术积累。” 麻省理工的TR35 榜单,阿里有两位年轻科学家入选。 3)睡觉 阿里内部对张勇的评价是:聪明又勤奋。事情超级多,精力很充沛。 张勇自己也说:“今天阿里巴巴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十年前、五年前相比,都已经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里面的复杂程度,是非常非常大的一个难度。” 但是……“我最大的优势是睡得觉,天大的事情,我还是睡得着。” 4)娱乐精神:还是要寻找工作的乐趣 不能太苦逼,要有娱乐精神。比如有时张勇和团队会脑洞大开地想想微信应该怎么做。 没有这种娱乐精神,人被压力压紧的时候根本没有灵感。 “你老想着数字、老想着目标,这是不行的。要在里面找到一些乐趣。这个乐趣是使很多事情不断有创造力的本源。” 5)心要善刀要快 这是张勇前几个月提到的。 对阿里这样面向未来设定的企业,人和事不停地在变。张勇的信条是: “心要善刀要快。对事情要负责,对人要理解,要感同身受。” 2009 年,他自己动手把一个 2000 年入职的“老阿里”干掉了,因为商业操守的问题。 3、重新定义平台:开放的本质是合作共赢 张勇在阿里这十年,对中国来说是电商普及化的十年,对阿里来说,是从电商转向平台的过程。 阿里手头掌握了太有效的数据——供应商的、厂家的、消费者的。以流通平台为中心,向前后两端打通。构建一套基于“五新”的新实体经济。 前两天悦涛说阿里像是一个“神经生态”。 因为有足够的连接能力、信息处理和运维能力、传导和重塑能力。 不管终端是工厂、商场,还是金融、物流。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面对未来的跨界、摩擦、合作?怎么和“友商”搭建未来良性的互联网生态? 就像华为和腾讯、阿里和顺丰,以往红衣主教大战BAT,也只是在互联网软件领域内,现在硬的和软的,也可能发生领土纠纷。 张勇的回答是:开放的本质是合作共赢。 “没有所谓的单方面数据开放,我认为是个伪命题,没有任何一个公司,任何一个生态,会去做单方面的数据开放,中间一定要有商业规则。” 张勇的判断是:大的商业生态之间,是竞合关系。不同的商业生态之间有交织重叠,也有分离的部分。 阿里虽大,但张勇不认为平台能由一家做成。他觉得目前阿里在重新定义平台。 要参与的各方有包容和合作心态,形成共同约定的商业规则和行为规范,终极指向是对客户有价值。 至于阿里本身对数据的把握,张勇认为重点在于场景:数据来自场景,最终要用到场景。目前来看,这是阿里擅长的:用户需要什么场景,阿里就做什么场景。 4、几百年来中国的机会 过去的十年,在阿里和张勇身上,都发生了远超想象的变化。 张勇对此充满感恩。 “十年前入职阿里,从来没有想过会发生今天这样变化,这个变化也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阿里整个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这个文化带来的机会。” 过去十年发生了什么?张勇看到的比很多人多。 阿里进展飞速的十年,也是整个中国经济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 互联网、数字化、新经济,从一句句吹牛B的口号,演变成渗透到现实的生活方式、产业生态。 而且现在冲击力度最强的一波(人工智能),还没有到来。 “整个数字革命大潮来得太快了,快过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 张勇感叹,中国第一次在近代几百年有这样一次机会,能通过技术和商业的结合区改变社会、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他经常走访很多传统企业,聊天,了解需求,洞察他们的生存状态。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