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发币上市公司浮现!奥马电器埋了多少雷?
事实上,奥马电器旗下的钱包金服,官网有关于“数字乾元科技有限公司”的介绍,同时引用《易经》的一段话“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进行释义,并明目张胆地说起自己在做“数字货币”相关业务;QOS的白皮书也提到一个“乾元社区”,不约而同引用《易经》里相同的一句话做解释。 这是巧合,还是巧合? (截图自钱包金服官网) 顺着“数字乾元科技有限公司”的线索继续往下摸索,结合上市公司公告,还会发现更多有意思的信息。 原来,张哲、汪怡宁、周海京等QOS核心人物早已置身局中,似乎被一双隐形的手操纵着: 1. 奥马电器、张哲、汪怡宁、周海京的交叉点在“数字钱包(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而“数字钱包”这一商标,钱包金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申请,目前尚未获得批准,而钱包金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由奥马电器100%控股; 2. 张哲和汪怡宁是金融出身,属于奥马电器的核心团队,两人曾先后脚拿到奥马电器的股票期权激励; 3. QOS基金会主席张哲,据奥马电器今年7月发布的公告,张哲辞去奥马电器的副总经理职务,但继续担任奥马电器全资子公司数字乾元科技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 (QOS团队与奥马系) 有趣的是,在今年7月10日,周海京还用钱包金服的BOSS招聘,公开招募区块链技术开发人员。 (截图自Boss直聘) 综上,如果QOS的实际控制人果真是赵国栋,那么QOS一旦和奥马电器发生资金往来,将构成“关联交易”,因此QOS很有可能成为赵国栋的融资平台、洗钱平台,为其腾挪提供便利的操作空间,这将为监管审查增加难度。 那么赵国栋为何要这么做呢? 答案可能是缺钱了。 别看奥马电器目前还有百亿的总市值(按停牌前收盘价计算),当年赵国栋冒着巨大风险通过杠杆收购、高业绩对赌实现借壳上市,留下不少后遗症。基本上,“时髦”的融资手段赵国栋都已经用过。 缺钱的赵国栋,奥马的陈年往事 赵国栋当年借壳上市,是带着巨大争议的,这可以从当年答复监管的文件中窥见一斑,当时监管层整理一些财经媒体对于赵国栋、奥马电器的报道,主要争议点在于: 1. 整套并购设计方案巧妙规避了“借壳”的定义,因而赵国栋的实力受到质疑; 2. 赵国栋借壳奥马电器,通过反向收购的形式,将中融金公司装到向上市公司壳中,做下3年4.42亿净利润的高业绩对赌,这导致了资产增值率过高,并且从当年的业绩承诺来看,估值也是过高的; 3. 赵国栋计划注入的资产中融金公司疑似存在利益输送,半年间估值从4亿涨到12亿,使部分机构实现快进、快出。 4. 通过精妙的设计和安排(质押融资、收购价款分期支付等),赵国栋几乎不花一分钱就控制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壳,这种空手套白狼的行为更是饱受诟病。 (截图自奥马电器关于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二次反馈意见的回复) 事实也够悬。 且不论中融金如何完成对赌、业绩真实性如何(期间中融金收购乾坤好车,又与乾坤好车做3年实现2.1亿净利的对赌),粗看奥马电器的财报,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主要来源于原有的冰箱业务,而冰箱业务属于奥马电器原来的壳主蔡拾贰,是当初尚未剥离干净的资产,蔡拾贰正谋划将冰箱业务彻底转移出来,这部分业务与赵国栋无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分别达到-8.3亿、-5.67亿,较上一年分别减少了227.69%、191.15%,主要系信贷业务客户贷款及垫款增加所致,而信贷业务正是赵国栋带来的。 (数据源:Wind) 看上去,信贷业务没有这么美妙。 实际上,赵国栋的资金流非常紧张,当年并购带来的后遗症正在慢慢体现。 借壳后,奥马电器分二期发行总值10亿的私募债,拟再发3.4亿+1.9亿。那么问题来了,这10亿的私募债,是蔡拾贰想发还是赵国栋想发?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