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威海站长网 (https://www.0631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器 > 安全 > 正文

基于系统理论的边境旅游安全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8 16:01:34 所属栏目:安全 来源:互联网
导读: 3边境旅游安全系统结构
边境旅游安全得益于边境旅游系统稳定发展。按照系统论观点,边境旅游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也是一个很多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组织系统。明确边境旅游安全系统要

3边境旅游安全系统结构

边境旅游安全得益于边境旅游系统稳定发展。按照系统论观点,边境旅游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也是一个很多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组织系统。明确边境旅游安全系统要素组成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寻求系统结构优化的方法或者途径,从而实现边境旅游安全系统高效运转、合作有序的发展局面。

3.1边境旅游安全系统基本要素

基于边境旅游安全系统内涵和安全管理原则,本文认为维持边境旅游安全系统稳定的基本要素是“人—基—环—管”[14]。具体分析如下:

3.1.1人员——边境旅游安全主体

边境旅游安全主体是指在边境旅游安全系统中直接或者间接从事旅游活动或工作的人员集合,具有系统性、广泛性、能动性的特点。他们是整个边境旅游安全系统的主动因素,对维持边境旅游安全系统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边境旅游安全主体包括行政主管部门(泛指任何与旅游安全相关的政府部门)、边境居民、游客、旅游从业人员、旅游企业以及相关民间组织等。这些主体聚集在边境区域范围内,面对边境旅游过程中不确定的、持续变动的环境,他们之间发生着非线性相互作用,使得边境旅游安全结果的表现形式也复杂多样。

3.1.2基础设施——边境旅游安全资源保障

系统理论中的“机”指机器设备,引申为旅游业的“基”—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指能够为国土防御、经济安全以及边境旅游发展持续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行业、公共机构和传播媒介[]。基础设施涉及到公共事业、电信、物流等诸多部门,主要包括旅游设施和安全设施两大类。基础设施的基础性、安全性、防护性和保障性决定了它在边境旅游安全系统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与边境安全相关的基础设施可视为其他基础设施安全效能的“骨架”,保障边境旅游安全秩序良好运转。

3.1.3安全环境——边境旅游安全空间载体

安全环境是边境旅游安全的空间载体和环境基础,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主要是指边境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是边境旅游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保护自然环境也是边境旅游安全的重要内容。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边境旅游安全主体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形成一种独特的生活氛围叫做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涉及到国家政治、地区经济、民族文化、道德法制等,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边境旅游安全系统的稳定。以云南河口的边境旅游为例,中越边民互通有无,两国游客互动往来,虽有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但是非法出入境行为依旧屡禁不止[],严重威胁着边境地区旅游安全系统的稳定。

3.1.4管理——边境旅游安全制度保障

边境旅游安全管理是旅游活动安全运转的制度保障,是其他子系统安全运转的“指示器”。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产业,相应安全管理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共同治理。旅游安全管理系统包括安全管理政策、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管理文化三方面内容。安全管理政策指的是边境旅游安全法律法规、边境旅游安全实施标准和边境旅游安全规划等。安全管理机制包括边境旅游安全责任、奖惩与监督办法。安全管理文化包括促进边境旅游安全系统稳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的相关工作,宣传边境安全文化,实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覆盖,提高边境居民履行国防安全和旅游安全义务的自觉性。

3.2边境旅游安全系统的要素关系

在边境旅游安全系统要素分类剖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科学动态演化原理,本文为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图3),分析不同要素之间的作用方式,展现边境旅游安全系统的稳定发展过程。

冰山理论安全_化工过程安全理论及应用_系统安全理论

图3边境旅游安全系统动力学模型图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在边境旅游安全系统组成的四要素中,边境旅游安全主体是系统中最重要的能动要素,其余三要素是支撑要素,为能动要素服务。同时,能动要素的发展(如旅游生产活动)又会促进支撑要素的转型升级。另外,支撑要素中的基础设施要素是“硬条件”,为环境要素提供硬件设施支持,保障边境地区的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安全;支撑要素中的管理要素是“软条件”,从政策机制、安保文化等方面维持边境安全环境的稳定。

以云南西双版纳旅游发展为例,作为边境旅游发展大州,西双版纳旅游安全主体、基础设施、环境和管理四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协调互动,形成边境旅游安全的自我平衡发展机制。随着西双版纳旅游人次逐年增加,旅游企业、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等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主体的变化势必会带来当地社会文化的细微变化[],也会对安全基础设施提出新的要求,相应的管理制度也要变化升级以适应这种情况。同时在特定时期内,西双版纳原有的基础设施、环境和管理条件制约着当下时空内游客、居民等主体的安全需求,主体会通过降低安全期望值,或者做更多的防护措施[]等行为来适应这种安全环境。

总而言之,边境旅游安全系统整体呈现出层次性和整体功能性等特点,系统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彼此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和依存的复杂关系。同时,为了应对不确定的、变化莫测的安全环境,各要素在自身系统内部也存在着复杂联系,大大小小系统协调运行促进边境地区形成安全稳定的发展局面。

4全方位构建边境旅游安全系统

在分析边境旅游安全内涵和边境旅游安全系统动力机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基本思想,从“人员”—边境旅游安全主体、“基础设施”—边境旅游安全资源保障、“环境”—边境旅游空间载体和“管理”—边境旅游制度保障四方面构建边境旅游安全防范体系。

4.1人员方面

冰山理论安全_系统安全理论_化工过程安全理论及应用

人员作为边境旅游安全系统的能动因素,其自身的主观行为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提升改进策略。针对边境旅游从业者和企业,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明确边境旅游中的“可为”与“不可为”以及涉及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与责权意识。对于游客,要进行充分提醒,对潜在的安全风险明确告知(图4)。

图4左图边境旅游班车右图课题组在界碑处调研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同时要建立和健全旅游经济利益分配制度,尽量保证边境旅游主体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避免边境地区的旅游经济利益冲突,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边境地区旅游安全。

4.2基础设施方面

旅游往往带来人群聚集现象,边境旅游目的地正常人群服从泊松分布和高斯分布。在人群聚集状态下,个人会出盲从、随从、遵从或顺从等从众行为[]。为保证边境旅游安全,需要防止某类人员聚集状态下的无序现象。在边境旅游活动中,要构建旅游安全预警系统,一定程度上增强各行为主体理性决策能力,减少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要积极构建边境旅游救援系统,提高边境地区应对紧急突发情况的能力,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减轻安全风险的伤害程度。

同时,边境地区要不断完善地铁、公交车站等安全设施建设,加强安全疏散设施规划。在基础安全设施建设方面系统安全理论,不仅要依靠政府投入,更要寻求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对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实行综合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一定程度上减少公地悲剧现象,保障安全设施运行的良性循环。

4.3环境方面

环境作为边境旅游安全的空间载体。保障边境旅游安全构建边境旅游安全系统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社会环境进行改良革新。

要加强旅游行业安全监管以及环境监管,定期对潜在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如对极端天气等提前观测并发布预警,对文化展演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处理。采用先进技术,严密防控不法分子、黑恶势力、境外恐怖组织、宗教组织等的渗透,营造安全稳定的边境旅游环境。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要加强对边境旅游文化的保护,树立民族文化危机意识,努力保护边境民族文化的社会生态环境,并且注重边境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创新人才和民族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处理好利益分配问题,加强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感,使得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4.4管理方面

边境旅游安全管理既要关注政策制度的制定,也要重视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国际层面,以边境旅游建设为契机,密切国际合作,营造旅游安全氛围,并且构建跨国旅游安全问题的防控与救援机制,保证边境旅游活动安全开展,实现边境区域与邻国的共荣共进,确保边疆稳定。同时,探索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等“第三空间”的旅游管理运营机制,通过技能培训、提供生存发展空间来为当地居民提供在地化的就业选择和产业发展选择,使其在推动旅游发展的同时成为缓解边疆贫困、提升居民(包括难民)生活水平的有力抓手,从而确保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形成边境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无形之中奠定边境安全基础。

国内层面,要加强旅游目的地的管理,通过优惠政策措施为边境地区旅游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安全保障。同时,要积极推进旅游保险制度完善,从政策调控角度来推动保险境内境外互认,确保旅游安全险在境内境外的有效性,保障各主体在旅游活动中的安全,为边境旅游安全保驾护航。

边境旅游对边境安全的影响犹如双刃剑,不乏正面积极影响,也伴随其某些可控、不可控因素带来的种种隐忧。安全需求是最基本的旅游需求之一。边境旅游安全成因及表现形式都极为复杂且不易察觉,从系统论角度探讨边境旅游安全问题,是采用动态的研究视角寻求边境旅游安全治理的方法,以期为边境旅游安全系统的稳定提供参考价值,为促进边疆地区跨界友好往来局面的实现贡献力量。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西南陆疆边境跨境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机制及模式研究”(41671147)。

参考文献

[]马毓彤,杨云.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及治理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1(04):49-54.

[]张春霞.边疆文化旅游开发与文化安全[J].广西民族研究,2010(02):185-191.

[]欧阳驹,章卓尔.我国出境旅游热的安全管理冷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06):105-106.

[]Smith V L.War and tourism:An American ethnograph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25(1):202–227.

冰山理论安全_化工过程安全理论及应用_系统安全理论

[]Ioannides D,Apostolopoulos Y,Pizam A,et al.Political instability,war,and tourism in Cyprus:effects,management,and prospects for recovery.[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9,38(1):51-56.

[]Aliza Fleischer,Steven Buccola.War,terror,and the tourism market in Israel[J].Applied Economics,2002,34(11):1335-1343.

[]Hall C M.Tourism and political stability:the implications of revolution,terrorism and political violence for tourism.[J].Tourism & Politics Policy Power & Place,1994.

[]Hasan H.Impact of Terrorism and instability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Egypt and Tunisia after Revolution[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tructuring of the Global Economy.2018.

[]杨芳,方旭红.我国边境旅游安全问题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09):87-91.

[]陈君武,王亚龙.我国边疆旅游安全问题及管控措施研究[J].净月学刊,2015(5):66-71.

[]李柏文.社会学视角下的区域性旅游安全问题[J].华东经济管理,2007(12):28-32.

[]王丹彤,明庆忠,王峰.云南边境旅游安全治理模式与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2012,05(1):64-69.

[]田祥利,白凯.旅游目的地突发事件对西藏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影响与政策响应[J].旅游学刊,2013,28(03):38-46.

[]王灵恩,王芳等.从欧盟经验看跨境合作背景下中国边境旅游发展[J].开发研究,2013(04):51-55.

[]Timothy D.J.Borderlands:An Unlikely Tourist Destination?[J].IBRU Boundary and Security Bulletin,2000,57-65.

[]夏文贵.边境安全问题及其治理[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64-70.

[]余潇枫,李佳.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和平发展[J].观察与思考,2007(20):30-33.

[]刘晓,张隆飙.关键基础设施及其安全管理[J].管理科学学报,2009,12(06):107-115.

[]叶力.关于云南边境地区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思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15(06):88-90.

[]杨晓玲.西双版纳旅游区域营销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10):52-53.

[]杨俭波,乔纪纲.动因与机制—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理论的研究[J].热带地理,2003(01):75-79.

[]邹永广.目的地旅游安全评价研究[D].华侨大学,2015:35-37

[]王振.城市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理论及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07:56-58

原载 旅游规划与设计31 2019.03

化工过程安全理论及应用_系统安全理论_冰山理论安全

系统安全理论_化工过程安全理论及应用_冰山理论安全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