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智慧城市智能多功能杆系统总体要求》来了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2018年5月至今,广东、浙江、江苏、重庆、湖南、陕西、吉林、广西等各地均有相关智能多功能杆系统案例。 但是,智能多功能杆的名称、概念范畴等未形成统一认识,且对应搭载的功能设备性能与杆体设计荷载、风载指标,也并没有相应的标准进行参考。 而近期公示的国家标准《智慧城市智能多功能杆系统总体要求》将解决这一问题。该标准于2019年9月16日申报,在今年5月10日结束公示。详情请看下文。 标准介绍 《智慧城市智能多功能杆系统总体要求》是由TC28(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该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有:国家节能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浪潮软件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时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泰华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标准拟解决的问题 智能多功能杆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感知互联的重要入口,也是未来承载5G基站布点的载体。 该标准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1)城市级智能多功能杆系统行业认知不统一、标准缺失的问题; (2)不同信息化设备及配件加载困难、信息设备之间难以互联互通的问题; (3)资源有效利用率低、重复投资、后期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通过该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规范城市级智能多功能杆系统的总体技术要求,为各地方开展智能多功能杆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运维提供了技术参考。 该标准有助于城市智能多功能杆的集约建设,实现各类传感信息的互联互通,解决当前智能多功能杆系统建设无标准可依的问题,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 通过研制该标准可以为城市级智能多功能杆系统的一体化集成设计提供技术指导,提升公安、城管、环保等领域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水平,引领5G、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撑。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该标准给出了智慧城市场景下的智能多功能杆系统的基本原则、系统组成、系统架构,并规定了系统基本要求、系统通信要求、系统编码标识要求、系统供电要求、系统运维要求。该标准适用于智慧城市场景下智能多功能杆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运维。 该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基本原则:主要阐述了智能多功能杆新建与改造项目原则以及设计原则。 2)系统组成:智能多功能杆系统应根据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实际需求,实现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信息系统的接入或融合。智能多功能杆系统主要包含智能多功能杆、挂载设备及管理平台。 3)系统架构:智能多功能杆系统架构为3层架构,依次为终端层、控制层和应用服务层。通过各系统之间的通信管理,实现挂载设备的功能联动与城市大数据边缘化计算。 4)系统基本要求:对杆体、挂载设备、管理平台进行提出了统一的技术要求: ·智能多功能杆:针对新建与改造杆体分别提出指标要求; ·挂载设备:以现有行业成熟的标准体系,实现标准配套使用与相关指标推荐; ·智能多功能杆管理平台:涉及智能多功能杆系统架构中管理层的具体功能需求以及对应设计需求。 5)系统通信要求:包含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组网方式、通信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6)系统编码标识要求 包含系统编码要求、标识要求,并给出了系统编码标识方式。 7)系统供电要求:包含智能多功能杆系统的供电方式及电气安全要求。 8)系统运维要求:包括设备运维、平台运维、安全运维三方面的要求。 国内外标准情况 目前,国内外智能多功能杆标准进展程度不一。在国外,智能照明的技术内容已有相应的标准,但多功能杆在国际上暂无。而我们国家则在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等各个层面皆有发布多功能杆相应的标准。 01.国外 ·2016年4月建立ISO/TC 274/WC2,编制《Light and lighting-Commissioning Process of Adaptive Lighting Systems》(光与照明——智能照明系统调试方法); ·2016年5月,IECTC34 AC4在华盛顿会议确定《照明系统术语和定义》、《自适应照明系统光源待机功率的测试》、《照明系统一般要求》和《用于具体应用领域的照明系统标准开发指南》四项标准提案作为优先启动项目开展预研筹备工作; ·已有标准对应内容为智能照明部分的技术内容,而多功能杆属于物联网发展的新兴事物,国际上还没有相关标准。 02.国家层面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