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威海站长网 (https://www.0631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学院 > MySql教程 > 正文

详解Redis基

发布时间:2018-11-14 01:13:56 所属栏目:MySql教程 来源:kelgon
导读:本文将从Redis的基本特性入手,通过讲述Redis的数据结构和主要命令对Redis的基本能力进行直观介绍。之后概览Redis提供的高级能力,并在部署、维护、性能调优等多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介绍和指导。 本文适合使用Redis的普通开发人员,以及对Redis进行选型、架

RDB的优点:

  • 对性能影响最小。如前文所述,Redis在保存RDB快照时会fork出子进程进行,几乎不影响Redis处理客户端请求的效率。
  • 每次快照会生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快照文件,所以可以辅以其他手段保存多个时间点的快照(例如把每天0点的快照备份至其他存储媒介中),作为非常可靠的灾难恢复手段。
  • 使用RDB文件进行数据恢复比使用AOF要快很多。

RDB的缺点:

  • 快照是定期生成的,所以在Redis crash时或多或少会丢失一部分数据。
  • 如果数据集非常大且CPU不够强(比如单核CPU),Redis在fork子进程时可能会消耗相对较长的时间(长至1秒),影响这期间的客户端请求。

AOF

采用AOF持久方式时,Redis会把每一个写请求都记录在一个日志文件里。在Redis重启时,会把AOF文件中记录的所有写操作顺序执行一遍,确保数据恢复到最新。

AOF默认是关闭的,如要开启,进行如下配置:

  1. appendonly yes 

AOF提供了三种fsync配置,always/everysec/no,通过配置项[appendfsync]指定:

  • appendfsync no:不进行fsync,将flush文件的时机交给OS决定,速度最快
  • appendfsync always:每写入一条日志就进行一次fsync操作,数据安全性最高,但速度最慢
  • appendfsync everysec:折中的做法,交由后台线程每秒fsync一次

随着AOF不断地记录写操作日志,必定会出现一些无用的日志,例如某个时间点执行了命令SET key1 “abc”,在之后某个时间点又执行了SET key1 “bcd”,那么第一条命令很显然是没有用的。大量的无用日志会让AOF文件过大,也会让数据恢复的时间过长。

所以Redis提供了AOF rewrite功能,可以重写AOF文件,只保留能够把数据恢复到最新状态的最小写操作集。

AOF rewrite可以通过BGREWRITEAOF命令触发,也可以配置Redis定期自动进行:

  1.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2.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上面两行配置的含义是,Redis在每次AOF rewrite时,会记录完成rewrite后的AOF日志大小,当AOF日志大小在该基础上增长了100%后,自动进行AOF rewrite。同时如果增长的大小没有达到64mb,则不会进行rewrite。

AOF的优点:

  • 最安全,在启用appendfsync always时,任何已写入的数据都不会丢失,使用在启用appendfsync everysec也至多只会丢失1秒的数据。
  • AOF文件在发生断电等问题时也不会损坏,即使出现了某条日志只写入了一半的情况,也可以使用redis-check-aof工具轻松修复。
  • AOF文件易读,可修改,在进行了某些错误的数据清除操作后,只要AOF文件没有rewrite,就可以把AOF文件备份出来,把错误的命令删除,然后恢复数据。

AOF的缺点:

  • AOF文件通常比RDB文件更大
  • 性能消耗比RDB高
  • 数据恢复速度比RDB慢

内存管理与数据淘汰机制

最大内存设置

默认情况下,在32位OS中,Redis最大使用3GB的内存,在64位OS中则没有限制。

在使用Redis时,应该对数据占用的最大空间有一个基本准确的预估,并为Redis设定最大使用的内存。否则在64位OS中Redis会无限制地占用内存(当物理内存被占满后会使用swap空间),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通过如下配置控制Redis使用的最大内存:

  1. maxmemory 100mb 

在内存占用达到了maxmemory后,再向Redis写入数据时,Redis会:

  • 根据配置的数据淘汰策略尝试淘汰数据,释放空间
  • 如果没有数据可以淘汰,或者没有配置数据淘汰策略,那么Redis会对所有写请求返回错误,但读请求仍然可以正常执行

在为Redis设置maxmemory时,需要注意:

  • 如果采用了Redis的主从同步,主节点向从节点同步数据时,会占用掉一部分内存空间,如果maxmemory过于接近主机的可用内存,导致数据同步时内存不足。所以设置的maxmemory不要过于接近主机可用的内存,留出一部分预留用作主从同步。

数据淘汰机制

Redis提供了5种数据淘汰策略:

  • volatile-lru:使用LRU算法进行数据淘汰(淘汰上次使用时间最早的,且使用次数最少的key),只淘汰设定了有效期的key
  • allkeys-lru:使用LRU算法进行数据淘汰,所有的key都可以被淘汰
  • volatile-random:随机淘汰数据,只淘汰设定了有效期的key
  • allkeys-random:随机淘汰数据,所有的key都可以被淘汰
  • volatile-ttl:淘汰剩余有效期最短的key

最好为Redis指定一种有效的数据淘汰策略以配合maxmemory设置,避免在内存使用满后发生写入失败的情况。

一般来说,推荐使用的策略是volatile-lru,并辨识Redis中保存的数据的重要性。对于那些重要的,绝对不能丢弃的数据(如配置类数据等),应不设置有效期,这样Redis就永远不会淘汰这些数据。对于那些相对不是那么重要的,并且能够热加载的数据(比如缓存最近登录的用户信息,当在Redis中找不到时,程序会去DB中读取),可以设置上有效期,这样在内存不够时Redis就会淘汰这部分数据。

配置方法:

  1. maxmemory-policy volatile-lru #默认是noeviction,即不进行数据淘汰 

Pipelining

Pipelining

Redis提供许多批量操作的命令,如MSET/MGET/HMSET/HMGET等等,这些命令存在的意义是减少维护网络连接和传输数据所消耗的资源和时间。

例如连续使用5次SET命令设置5个不同的key,比起使用一次MSET命令设置5个不同的key,效果是一样的,但前者会消耗更多的RTT(Round Trip Time)时长,永远应优先使用后者。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