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Redis基
RDB的优点:
RDB的缺点:
AOF 采用AOF持久方式时,Redis会把每一个写请求都记录在一个日志文件里。在Redis重启时,会把AOF文件中记录的所有写操作顺序执行一遍,确保数据恢复到最新。 AOF默认是关闭的,如要开启,进行如下配置:
AOF提供了三种fsync配置,always/everysec/no,通过配置项[appendfsync]指定:
随着AOF不断地记录写操作日志,必定会出现一些无用的日志,例如某个时间点执行了命令SET key1 “abc”,在之后某个时间点又执行了SET key1 “bcd”,那么第一条命令很显然是没有用的。大量的无用日志会让AOF文件过大,也会让数据恢复的时间过长。 所以Redis提供了AOF rewrite功能,可以重写AOF文件,只保留能够把数据恢复到最新状态的最小写操作集。 AOF rewrite可以通过BGREWRITEAOF命令触发,也可以配置Redis定期自动进行:
上面两行配置的含义是,Redis在每次AOF rewrite时,会记录完成rewrite后的AOF日志大小,当AOF日志大小在该基础上增长了100%后,自动进行AOF rewrite。同时如果增长的大小没有达到64mb,则不会进行rewrite。 AOF的优点:
AOF的缺点:
内存管理与数据淘汰机制最大内存设置 默认情况下,在32位OS中,Redis最大使用3GB的内存,在64位OS中则没有限制。 在使用Redis时,应该对数据占用的最大空间有一个基本准确的预估,并为Redis设定最大使用的内存。否则在64位OS中Redis会无限制地占用内存(当物理内存被占满后会使用swap空间),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通过如下配置控制Redis使用的最大内存:
在内存占用达到了maxmemory后,再向Redis写入数据时,Redis会:
在为Redis设置maxmemory时,需要注意:
数据淘汰机制Redis提供了5种数据淘汰策略:
最好为Redis指定一种有效的数据淘汰策略以配合maxmemory设置,避免在内存使用满后发生写入失败的情况。 一般来说,推荐使用的策略是volatile-lru,并辨识Redis中保存的数据的重要性。对于那些重要的,绝对不能丢弃的数据(如配置类数据等),应不设置有效期,这样Redis就永远不会淘汰这些数据。对于那些相对不是那么重要的,并且能够热加载的数据(比如缓存最近登录的用户信息,当在Redis中找不到时,程序会去DB中读取),可以设置上有效期,这样在内存不够时Redis就会淘汰这部分数据。 配置方法:
PipeliningPipelining Redis提供许多批量操作的命令,如MSET/MGET/HMSET/HMGET等等,这些命令存在的意义是减少维护网络连接和传输数据所消耗的资源和时间。 例如连续使用5次SET命令设置5个不同的key,比起使用一次MSET命令设置5个不同的key,效果是一样的,但前者会消耗更多的RTT(Round Trip Time)时长,永远应优先使用后者。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