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品Sense与思维,你需要构建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构建适合自己的产品思考方式与习惯,是不断提升产品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不打算从千篇的市场分析、竞品分析、需求管理等角度切入,而是从需求采集到设计过程上结合自己的工作习惯,进行系统性的总结。 需求采集来源于团队、合作方、用户的反馈以及市场、竞品、数据分析,甚至还可以来自个人生活灵感,鉴于篇幅我主要按照如下流程说明: 1.需求采集1.1群体需求总会面向某一目标群体,从需求采集的初期阶段就一定要明确该需求对象: 画像:群体或个体的基础信息、属性分级:发展期、成熟期产品往往存在用户分级,如普通用户、爱好者、玩家、达人角色关系:平台级产品往往存在较为复杂的角色关系,如B端供应的代理链1.2场景不同产品对用户场景的关注点不一定相同,根据产品特点总结标准化的场景要素有利于需求采集的全面性,因为这些要素具备的某些特性往往会影响用户产品使用行为,常见的场景要素如下: 时间:如凌晨与上午、高峰期与低峰期地点:如地铁、床上、办公室动作:如音乐产品中,边打游戏边听音乐使用设备:如电脑端Chrome v45.0.0 、iOS10.0.2 iPhone10s环境:如安静、周围人流众多,比较拥挤(So,某些场景下女生们更愿意使用美柚还是大姨吗呢?)网络:如有/无Wifi(试试有与没有Wifi时打开网易云音乐)1.3行为了解群体的使用行为,有利于挖掘需求背后的用户心理,实现人性化设计助力业务增长,思路如下: 原因想法做法如用户因为刚失恋,想找一个懂自己的人聊天获得安慰,所以打开了探探开始blabla。 1.4流程掌握用户在功能或业务的具体使用流程(实际情况可能还需要结合竞品流程或线下业务流程),思路如下: 流程前:如用户打算使用前进行了怎样的操作?流程中:如用户功能使用路径是如何的?流程后:如使用结束后用户下一步做了什么?传播给其他人了吗?结合实际需要,流程描述粒度适当即可,如打开推送消息——加载运营活动页——赠送用户红包——红包分享至朋友圈再获得一份红包。 2.需求分析随着工作中对市场、业务、负责模块逐步熟悉后,一些简单的信息反馈往往容易形成定势与直觉判断,如是否合理、是否值得做、该怎么做、大概多久做得完、紧急度如何。直觉在个体生存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却也让我们产生了定势思维,在产品工作中有时会成为软肋,较好的做法是按照需求分析的要点进行验证,减少后续的返工。另外一点则是大家常说的“伪需求”,毕竟PC时代,为了安全而做某杀毒软件和为了更爽的上网做加速清理、游戏账号保护、流氓软件清理等某集合工具,现在真心天渊之别。所以科学的构建需求分析思维与方法十分必要。分析过程把握以下原则: 控制:是否符合产品当前理念、是否为当前生命周期的主要目标,如星巴克2008年大变革平衡:环境方面是否打乱产品内部生态、业务方面是否与关联部门存在价值冲突,如微信为何不做熟人消息的已读/未读防御:需求实现后竞争对手是否能轻易复用、抄袭,如网易云音乐为何不做音乐评分进攻:是否能吸引更多的用户迁移至该产品、增长潜在市场份额,如大众点评作为早期本地生活信息龙头,却在千团大战之时一度落后于后起之秀2.1动机提炼、问题定性动机的经典案例、分析理论网上一搜一大把,“好奇心”与“格物致知”这两件武器是终极解法,我个人习惯通过云文档的方式持续记录、总结如下事物现象: 行为现象:如女生为何喜欢卖萌?喜欢制服控是出于什么心理?有些人为什么喜欢自嘲?追星到底追的是什么?产品现象:如WCG为何停办?早餐O2O为何不好落地?QQ为何还要做SVIP?上门服务类产品为什么成片的死亡?马桶为何要设计两个冲水按钮,有多少用户按照设计者初衷在使用?超市避孕套为何不摆放到隐蔽位置?认知现象:如喜丧究竟是好是坏?那么多教派为何伊斯兰教给人极端的感觉?心灵鸡汤为何依然给人一种无助感?不局限于互联网、不局限于所在行业,你疑惑的、好奇的都可以去分析记录,通过不断的积累逐渐熟悉用户常见心理(毕竟咱们不是心理学出生)与事物现象本质,不再停留于表面,一段时间后你就能感受到一些看似无关的事物往往本质上是相通的,长期的沉淀将形成一套自己看待事物的产品观,并在工作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另一个常见的信息反馈即问题,随着产品不断的迭代与测试,依然会产生各类Bug或设计缺陷,当受制于资源、时间,某些时候并不能按计划在下一次版本发布时全部修复,因此制定问题的定性标准,对于统一各方认知起着关键作用: 常见的敏感问题包含财务问题如电商平台用户付款计算错误、品牌问题如白领日记要进行屏蔽,这类问题往往会产生十分恶劣的后果,必须保证问题一次都不能触发或触发后必须第一时间紧急解决。优先度按照:敏感>关键>严重>一般>次要问题定性即可。 2.2价值、目标价值一般从企业、业务部门、用户环节等方面进行短、中、长期利益考量如常见的满足XX需求能提升用户粘性等,明确需求价值避免落入只为功能而设计的局面。产出价值后需求背景(目标用户是谁?要解决他们什么问题?使用场景是什么?为什么不使用竞品?)已经很清晰,为后续统一各环节对需求的认知起着重要支撑。 目标则是对价值的指标化、数据化,通过指标拆解、利用现有数据估算等方法,围绕产品设定的业务指标进行优化或突破,是衡量后续上线实际效果的重要标准,目标设定的思路如下: 谁来评价目标已经达成了?问题已经解决了?企业希望目标达到什么程度?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有哪些指标说明目标已经达成了?问题已经解决了?2.3可行性成本又是考验产品同胞们平衡力的时候,都希望项目时间要短、成本要低、质量要高,但实际情况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局限性,这里的成本不完全是人力、物力,而是解决某问题需要的综合付出因素: 技术:技术上是否存在局限性,技术成本如何,如代码不开源有多少真正的人工智能技术派公司运营:人力上是否存在局限性,运营推广过程中会包含哪些开支,如早期疯狂扩张的webvan资源:商品供应周期是否存在局限性,合作伙伴是否能支撑到位,如魅族应该不会忘记14年被京东坑过一把交互:使用成本是否太高,如解决晕3D的问题后再来份碟中谍中国3D特供版时间:各环节相关工作准备周期如何,研发周期如何,砍功能还是砍产品经理呢?环境:法律上是否存在局限性,风险带来的成本如何负担,如1024做了多少努力,才让达尔盖的旗帜依旧飘扬3.设计(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