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方向,提升读者阅读文章时的关注率
这种情况怎么办? 自己基于文章内容创造出来啊。 听到「创造」两字你就发颤了?别怕,其实不难,看下示范下就明白: 第一类创造高峰阅读体验的方法,李少加称之为:走远一步的做法。 比如,陈缘风记录女儿生活的漫画(公众号),每次结尾都会拍出一张记录当天的照片,瞬间真实感增强百倍,暖意浓浓: 截图源自陈缘风个人公众号 第二类创造高峰阅读体验的方法,也是最为通用,人人都可以学到的,无论什么类型的文章都可以采纳的方法——全文「核心思想的视觉化包装」。 意即用精致图文混编的方式使全文的亮点一眼即明。 就拿本文来说,哪怕是我这种对美学毫无天赋可言的人,也可以将文章核心内容弄成下图这种感觉: 这不需要太多“专业度”,只需要一点“敬业”,一点时间。看看此图,即便读者快速扫过,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也上了一个档次吧?
其他有效提升用户关注率的策略还有限于篇幅关系,就不一一介绍,简介如下: (1)结尾留下内容充沛感 漫长的原始生产力进化过程使人们衍生了“占有大量(额外)资源”的偏好。因而,结尾无论是留下目录索引、关键词回复等体现内容充沛的线索,都可以将之“显现化”。 (2)全文交叉检查,确保认知流畅感 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李少加粗略估计,自己的文章每篇时间分布约为:
故,如有条件,可几个同事相互交叉检查,从用户视角审视下哪些内容的认知密度大,该优化的优化。 (3)评论区大有可为 神回复总是有市场,大伙儿都懂的,不多说了。 比如,混子曰的各种神回复,我都不仅被触动,还安利他了。 当然,不少朋友可能是“编辑”而非“作者”本人,觉得修改、优化「转载的文章」好像有点奇怪。 李少加个人观点是,真正意义上的编辑本就应当具备与原作者同等“内容能力”好么(参见传记电影《天才捕手》)。 编辑优化作者的内容也一点都不奇怪。 而客观条件也是允许的,转载公号申请白名单是可以修改部分内容,改好后跟原作者打声招呼即可。 反过来,如果“新媒体编辑”自身也将自己定位为“文字搬运工”,那,这个岗位价值何在? 严肃地进入尾声一个记者曾问某雕塑大师:
雕塑大师回答:
当年岁尚轻、阅历尚浅时,我觉得这只是故弄虚玄故作高深,用时下的话来说就是个大忽悠。 但真是如此么? 随着工作资历的累积,我才蓦然意识到,当年对知识缺乏敬畏竟是如此的无知浅薄。 因为,无论你想出色的完成任何一件工作事项,你都必须先看到“完成后的美艳”,而一旦你看到了,你就再也不能视而不见,剩下唯一要做的事情,“不过是把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写篇文章亦然。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