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马斯克的新“脑机接口”是一次大突破?
在本次Neuralink公布的论文中,有公布详细的“微电极阵列”制造步骤,虽然跟芯片存在很大差别,但是它的确是在晶圆上用光刻技术制造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Neuralink的“微电极阵列”可以做的这么小。 但以最终“微电极阵列”30-40um的直径来看,显然还不是当下半导体技术的极限,假如相应的材料的性能足以满足、又或者是出现全新的材料,“微电极阵列”完全有可能会变得更小,而这些“微电极阵列”的植入密度也有希望进一步提升。 左边一块一块的黄色方块区域,都是数模转换模块 在脑机接口中,半导体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角色:芯片需要把大脑中的模拟信号进行转换,变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二进制信号。 数千个信号源的数模转换芯片并不常见,这也是为什么Neuralink最后选择了自研配套芯片。发布会上公布的ASIC芯片显然就是专门设计的,用来将大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处理单元,占据了绝大部分芯片面积。 根据Neuralink公布的信息,单是这样一颗芯片就足以处理1024个脑部微电极的信息,而这样的芯片却只要6.6uW,一节5号电池(1.5V、2000mah)就能用上4个月。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在微电极阵列和脑信号处理器这两个关键点,半导体技术的角色都相当重要。更新的制程和制造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微电极阵列做的更小,脑信号处理器也能够变得更强、更省电。 持续演进,重中之重 持续演进,其实也可以看作为“追赶”。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