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linux知识分享(基本命令、文件系统及程序安装方式)
按规则查找某个文件或文件夹,包括子
心得:遇到不知道的命令google,遇到不知道怎么用的命令--help, man,table键自动补全,英文记忆联想记忆常用记忆。 一、常用基本命令 查询相关 find 按规则查找某个文件或文件夹,包括子目录 grep 查找内容包含指定的范本样式的文件,Global Regular Expression Print which 在PATH变量指定的路径中,搜索某个系统命令的位置,并且返回第一个搜索结果 查看命令 tail tail [-f] [-c Number | -n Number | -m Number | -b Number | -k Number] [File] 从指定点开始将文件写到标准输出。使用tail命令的-f选项可以方便的查阅正在改变的日志文件,tail -f filename会把filename里最尾部的内容显示在屏幕上,并且不断刷新,使你看到最新的文件内容。 more more [-dlfpcsu] [-num] [+/ pattern] [+linenum] [file...] more命令和cat的功能一样都是查看文件里的内容,但有所不同的是more可以按页来查看文件的内容,还支持直接跳转行等功能。 less less [options] [file...] 与more命令一样,less命令也用来分屏显示文件的内容。但是二者存在差别:less命令允许用户向前或向后浏览文件,而more命令只能向前浏览。用less命令显示文件时,用PageUp键向上翻页,用PageDown键向下翻页。要退出less程序,应按Q键。 watch watch [options] command 每隔一段时间重复运行一个命令,默认间隔时间是2秒。要运行的命令直接传给shell(注意引用和转义特殊字符)。结果会展示为全屏模式,这样你可以很方便的观察改变 文件相关 vi (推荐vim) vi file chmod change mode,变更文件或目录的读、写、运行权限 chmod [-cfvR] [--help] [--version] mode file... zip zip -r filename.zip filesdir unzip tar touch 内存相关 ps 显示瞬间行程(process)的动态,ps [options] [--help] linux上进程有5种状态: 运行(正在运行或在运行队列中等待)中断(休眠中, 受阻, 在等待某个条件的形成或接受到信号)不可中断(收到信号不唤醒和不可运行, 进程必须等待直到有中断发生)僵死(进程已终止, 但进程描述符存在, 直到父进程调用wait4()系统调用后释放)停止(进程收到SIGSTOP, SIGSTP, SIGTIN, SIGTOU信号后停止运行运行)top 动态观察程序的变化,top [-d] | top [-bnp] free free [options] free命令可以显示Linux系统中空闲的、已用的物理内存及swap内存,及被内核使用的buffer。在Linux系统监控的工具中,free命令是最经常使用的命令之一 kill kill [-s signal_name] pid... 发送指定的信号到相应进程,The kill utility sends a signal to the processes specified by the pid operand(s) 网络相关 ping ping [参数] [主机名或IP地址] 确定网络和各外部主机的状态;跟踪和隔离硬件和软件问题;测试、评估和管理网络。 netstat netstat [-acCeFghilMnNoprstuvVwx][-A][--ip] 用于显示与IP、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 telnet telnet[参数][主机] 执行telnet指令开启终端机阶段作业,并登入远端主机。 inconfig ifconfig [网络设备] [参数] ifconfig 命令用来查看和配置网络设备。当网络环境发生改变时可通过此命令对网络进行相应的配置。 命令 用法 说明 pwd pwd 显示当前所在目录 ls ls -al 以列表形式,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目录,大多数情况可直接用ll cd cd /home/hadoop/hbase/ 进入到指定目录 cd .. 退到当前目录的上一级 cd 进入到当前用户的用户目录,如:/home/admin cd ~ cd - 进入到上一次所在目录 tail tail –n 文件名 显示指定文件名的最后n行 tail –f 文件名 动态显示指定文件名的内容变化 head head –n 文件名 显示指定文件名的最前n行 cat cat 文件名 查看指定文件名的全部内容 touch touch 文件名 根据指定的文件名,创建一个新的空白文件。如果该文件已经存在,则不做任何操作。 ps ps –ef|grep fma 显示命令中包含fma的进程信息 grep kill kill 进程号 终止指定进程号的进程 kill -9 进程号 强制终止指定进程号的进程 top top 显示系统的基本信息 vi vi 文件名 创建或查看指定文件名 vi操作详见《vi基本用法》 心得补充:遇到不知道的命令google,遇到不知道怎么用的命令--help, man,table键自动补全,英文记忆联想记忆常用记忆。 二、文件系统 在 Linux 操作系统中安装unix系统,所有被操作系统管理的资源,例如网络接口卡、磁盘驱动器、打印机、输入输出设备、普通文件或是目录都被看作是一个文件。也就是说在 Linux 系统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一切都是文件。 其实这是 UNIX 哲学的一个体现,在 UNIX 系统中,把一切资源都看作是文件,Linux 的文件系统也是借鉴 UNIX 文件系统而来。 inode 是 linux/unix 文件系统的基础。那么,inode 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是扇区(Sector),块(block)由多个扇区组成。文件数据存储在块中。块的最常见的大小是 4kb,约为 8 个连续的扇区组成(每个扇区存储 512 字节)。一个文件可能会占用多个 block,但是一个块只能存放一个文件。 虽然,我们将文件存储在了块(block)中,但是我们还需要一个空间来存储文件的元信息 metadata:如某个文件被分成几块、每一块在的地址、文件拥有者,创建时间,权限,大小等。这种存储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 inode,译为索引节点:i(index)+node。 每个文件都有一个 inode,存储文件的元信息。 可以使用stat命令可以查看文件的 inode 信息。每个 inode 都有一个号码,Linux/Unix 操作系统不使用文件名来区分文件,而是使用 inode 号码区分不同的文件。 简单来说:inode 就是用来维护某个文件被分成几块、每一块在的地址、文件拥有者,创建时间,权限,大小等信息。 简单总结一下: Linux 支持很多文件类型,其中非常重要的文件类型有:普通文件,目录文件,链接文件,设备文件,管道文件,Socket 套接字文件等。 所有可操作的计算机资源都存在于目录树这个结构中,对计算资源的访问,可以看做是对这棵目录树的访问。 Linux 的目录结构如下: Linux 文件系统的结构层次鲜明,就像一棵倒立的树,最顶层是其根目录: 常见目录说明: 三、软件安装方式 这篇来说一下Linux系统中怎么安装软件,首先说一下应用程序与系统命令的区别: 1、文件位置 系统命令:一般在/bin和/sbin目录中,或为shell内部指令 应用程序:通常在/usr/bin和/usr/sbin目录中 2、主要用途 系统命令:完成对系统的基本管理工作,例如IP配置、管理账户 应用程序:完成相对独立的其他辅助任务,例如网页浏览器 3、适用环境 系统命令:一般只在字符操作界面中运行 应用程序:根据实际需要,有些程序可在图形界面 4、运行格式 系统命令:一般包括命令字、命令选项和命令参数 应用程序:通常没有固定的执行格式 本文中用的CentOS系统 一、rpm命令 1、使用rpm命令安装扩展名为".rpm"的软件包 格式:rpm [选项] RPM包文件 常用选项: -i:安装一个新的rpm软件包 -h:以“#”号显示安装的进度 -v:显示安装过程中的详细信息 --force:强制安装所指定的rpm软件包 --nodeps:安装软件时,忽略依赖关系 (1)安装没有依赖包的.rpm软件 备注:1)在安装软件时,一般选项 -ivh 一起使用,这样可以看到安装进度与安装信息; 2)默认情况下光盘挂载在/media目录下,所以安装软件包时,必须进入到软件包的当前目录/media/CentOS_6.5_Final/Packages目录中才可以安装,安装的软件存放在光盘上,,如果安装软件包时,当前目录是桌面,那么进入Packages目录的步骤如下: 3) .rpm包的一般格式: (2)安装有依赖关系的.rpm软件包,可以同时将依赖包与软件包一起安装,下图中安装gcc-4.4.7-4.el6.x86_64.rpm软件包时,有两个依赖包,所以安装时,三个软件包一起安装 2、升级或更新.rpm软件包 格式:rpm [选项] RPM包文件 常用选项: -U:升级某个rpm软件,若原本未装,则进行安装 -F:更新某个rpm软件,若原本未装,则放弃安装 --nodeps:升级软件时,忽略依赖关系 3、卸载指定的.rpm软件包 格式:rpm -e 软件名 --nodeps:卸载软件时,忽略依赖关系 4、查询已安装的.rpm软件包 格式:rpm -q[子选项] [软件名] 常用子选项命令: -qa:查看系统中已安装的所有RPM软件包列表 -qi:查看指定软件的详细信息 -ql:查询指定软件包所安装的目录、文件列表 -qc:仅显示指定软件包安装的配置文件 -qd:仅显示指定软件包安装的文档文件 (1)、查看系统中已安装的所有RPM软件包 (2)、查看系统中某一个软件包,rpm -qa命令后面加上软件名,软件名必须输入全,不能仅输入nss 在工作上常用rpm -qa | grep 软件包名,来查询软件包,用grep过滤一下 (3)、查看软件包是否有安装 5、查询文件或目录是哪个软件包安装的 格式:rpm -qf 文件或目录名 6、查询未安装的.rpm软件包文件 格式:rpm -qp[子选项] RPM包文件 常用的子选项: -qpi:通过.rpm包文件查看该软件的详细信息 -qpl:查看.rpm安装包内所包含的目录、文件列表 -qpc:查看.rpm安装包内包含的配置文件列表 -qpd:查看.rpm安装包内包含的文档文件列表 查询未安装的软件包时,必须输入整个安装包的名称,而查询已安装的软件包时,只要输入软件包名就可以了 二、yum命令 1、yum源的获取 使用yum命令时,必须依赖于yum源,而yum源可以从互联网获取,也可以建立本地的yum源; 从互联网获取的yum源,前提条件必须连接互联网,连接互联网后,直接使用yum命令安装,默认情况yum源的配置文件是在/etc/yum.repos.d目录下,打开/etc/yum.repos.d,可以看到yum源默认用的CentOS官网的。 如果无法连接外网,那么就需要建立本地的yum源,当有光驱时,建立本地yum源的步骤: (1) 在系统根目录下新建一个目录abc; (2) 将系统安装光盘挂到根/abc目录下; (3) 在/etc/yum.repos.d/目录下新建一个xxx.repo的yum源文件,如新建的yum源文件名称为testyum.repo,新建testyum.repo文件前,需要先将/etc/yum.repos.d/目录下的文件全部删除; 在testyum文件中输入下面的内容: [yunSource] #yum源名称 name=yumSource #yum源名称 baseurl=file:///abc #yum源所在的本地路径,file://是指本地硬盘上 gpgcheck=0 #不校验软件包是不是官方发布的 (4)文件输入完成后保存并退出,查看/etc/yum.repos.d目录下已生成一个testyum.repo的文件,用命令yum repolist all 查看一下建立的yum源仓库是否建立成功; (5)yum clean all 清空一下缓存 (6)yum repolist 重新加载库 (7) 这样就可以用yum源安装软件包了; 备注:如果Linux可以上外网,baseurl可以用网易的镜像源: 2、使用yum命令来安装软件包 格式:yum install 软件名 [-y] -y:如果使用-y,那么在安装软件时命令行就不会出现"Is this ok[y/N]"这条提醒语句了,更不需要在命令行输入y或N了,直接安装软件。 备注:对于安装有依赖包的软件,用yum命令特别方便,如果用rpm命令,就必须要先装依赖包再装软件包,而yum命令会直接匹配依赖包然后直接安装 3、清空yum源的缓存 4、卸载软件包 5、列出所有已安装的软件包 6、列出所有可安裝的软件包 7、列出所有软件包的信息或单独一个软件包的信息,命令yum info 是列表所有软件包的信息 8、使用yum命令安装组套件 格式:yum groupinstall 组名 使用yum grouplist命令可以查询到组名 如果有图形界面,那么在系统--管理--添加/删除软件页面,可以查看到组名 三、编译安装源码包 首先说一下使用源代码安装软件的优点: 可以获得最新的软件,及时修复bug; 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定制软件功能 编译安装源包必须要有源代码编译环境 编译源代码步骤 configure、Makefile.in一般是项目管理器自动生成的,而gcc编译器需要安装,使用yum命令安装 源码编译安装的基本过程: 1、解压 --- tar 解包、释放出源代码文件,习惯上将软件包释放到/usr/local/src/目录,解包后的源代码文件位置:/usr/local/src/软件名-版本号/ 互联网上下载一个源码文件 下载下来的源码包,可以使用md5sum校验工具,进行完整性校验,防止源码包被别人串改,校验方法:计算MD5校验和,并与官方提供的值相比较,判断是否一致,如果一个致,代表没有串改,如果不一致,就表明已被别人串改了。 用firefox浏览器下载文件默认保存到当前用户root的主目录/root/Downloads目录下,如果是其它普通用户登陆的,默认保存到/home/普通用户名/Downloads目录下 用tar命令解压 备注:(1)对于tar.gz这样的压缩格式,要用tar命令来解压,如果是其它压缩格式,就需要用其它命令; (2)-C,C是大写的C,这个参数用来指定解压到哪个目录; (3)如果命令行中不用-C /usr/local/src,那么解包命令将会将文档解包在当前目录下; (4)选项zxvf z:gz压缩格式,如果是bz2压缩格式,那么选项就需要用j x:解压文件 v:详细的列出处理的文件 f:指定文件名 解压后的文件 进入这个解压后的文件,可以看到源码目录 2、配置 --- ./configure 针对当前系统、软件环境,配置好安装参数 执行"./configure --help"可以查看帮助,典型的配置选项:--prefix=软件安装目录 使用./configure,将软件安装到/usr/local/apache2目录中 备注:(1)/usr/local/apache2目录是随意指定的一个安装目录,也可以安装到其它目录下; (2)使用./configure配置时,需要将工作目录切换到软件源码所在的目录; (3)使用源码目录中的configure脚本,由于configure是软件程序而不是系统命令,所以执行时,需要指明路径,由于目前是在httpd-2-2.15,可以使用相对路径 ./configure,.(点)的意思是指当前目录httpd-2-2.15目录; (4)--prefix选项是配置安装的路径,如果不配置该选项,安装后可执行文件默认放在/usr /local/bin,库文件默认放在/usr/local/lib,配置文件默认放在/usr/local/etc,其它的资源文件放在/usr /local/share,比较凌乱;如果使用--prefix选项可以将安装文件放到/usr/local/apache2目录中,有利于查找、卸载软件或移植软件,当某个安装的软件不再需要时,只须简单的删除该安装目录,就可以把软件卸载得干干净净,移植软件只需拷贝整个目录到另外一个机器即可; 3、编译 --- make 将源代码文件变为二进制的可执行程序,用make命令 4、安装 --- make install 使用安装make install命令安装程序 使用安装/usr/local/apache2/bin目录下的apachectl程序,用./apachectl start启动安装程序 关闭程序 备注:make与make install命令可以合写成一行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馨若梦」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