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过程不完全指南
合理注解:背景信息、分析结论以及统计学概念
下图,主标题数据背景注解让读者快速了解业务背景,副标题说明结论能有效引导读者朝着什么方向去阅读图表 ![]() 合理增加引导:增加适当的箭头指向 分析阶段,我们是报表的制作者;汇报阶段,我们是报告的讲解者。我们可以将自身作为报告的导游,引导读者按照我们的期望去阅读图表。而增加箭头等符号的引导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c. 通过引入计算、视觉暗示直接符合读者“背景暗示”等方法可有效降低读者理解步骤 创造性地从不同角度进行计算 有时,我们只需在图表上先做一个图表计算就可以让图表离结论更近一个层次,从而减少读者从可视化图表到现实世界的理解步骤。常见的可用计算包括:平均值计算、环比增长率、基准点上下、累加统计等。 示例1:将员工销售业绩与团队均值做差值,快速辨别员工的销售表现 ![]() 示例2:将2个采购商的采购成本按照一年累计汇总后可使采购成本差异更显著 ![]() 选择符合读者“背景期望”的视觉暗示 人在世界上生存久了都会形成一定的潜意识,有一些潜意识是“人群通用的”,在可视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运用。比如:在失业、就业统计中,失业用负数表示,就业用正数表示,就是一种符合大多数人“背景期望”的一种场景。 示例1: 之前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个关于伊拉克战争可视化。此图的主题在于批判战争的残酷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所以作者采用了与血液相同的红色作为主色调,倒挂的柱形也能给人以压抑感,同样符合“背景期望”。 ![]() 示例2: 之前一位同事分享的一个关于美国一些互联网平台网红收入的可视化。在色彩上它直接采用对应互联网平台自身logo的色系。符合人的“背景期望”阅读过程将非常轻松。 ![]() 四、适应读者 别忘了,我们的可视化是为读者进行的,我们应考虑目标读者的特点制作他们易于、乐于理解的可视化。尤其要避免的一个陷阱是:过分追求新颖图表,反而使得图表难以理解,结果违背了可视化的初衷。 为读者而可视化,要求我们试图去了解读者,了解他们对可视化的偏好,尤其是能够接受新颖的图表类型,以及他们对业务的理解程度等等。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且通用的建议:让我们的报告以讲故事的方式展开,我们自身则作为这个报告的导游,合理有效地引导读者看完你创造的“分析故事”。 好,以上即为个人对数据可视化服务商业分析的过程所有总结。 全文完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