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威海站长网 (https://www.0631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网站设计 > 佳作 > 正文

1983-1993,校园民谣的黄金时代

发布时间:2019-12-01 12:27:39 所属栏目:佳作 来源:投资界
导读:副标题#e# 继《大约在冬季》后,《一生有你》也来了。金曲电影已不新鲜,倒是校园民谣,他不提,我都快忘了。 民谣界曾有一个传言,那就是:李健离开水木年华后,再也没唱过《一生有你》。而时隔多年被问到和卢庚戌的关系,李健也只说:“没有什么恩怨”。

《白衣飘飘的年代》、《月亮》、《回声》这三首组曲,创作于高晓松惊闻顾城死讯后,具有强烈的祭奠意味。他写道:“死去的人是幸福的,而我们还要继续在这个滑稽得令人绝望的世界上坐着,在黑夜里为一张赖以糊口的唱片撰写文案。”

“诗人陨落”是校园民谣衰亡的信号。这时一个名叫朴树的青年出现了,他扛着吉他跑到高晓松面前,又给了对方一次希望。

1999年,在高晓松的推动下,朴树的《我2000年》和叶蓓的《纯真年代》问世。但随着市场的开放和多元化,这两张业内饱受赞誉的专辑,没能率领校园民谣收复失地。

2000年,卢庚戌自费录制了专辑《未来的未来》,成为校园民谣最后的寓言。此后,那些象征着青春和梦想的校园歌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到徐晓峰进华纳的时候,卖得最好的朴树也就只有80万张。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流行音乐碟片的“黄金时代”。动辄百万+的销售,把校园民谣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台乐的入侵,大陆乐坛的崛起,争奇斗艳。只是,这热闹不再属于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曾经是自我发声的奇迹故事,但这个故事里面,能发出声音的那些人,毕竟只是少数。他们是那个年代的精英,珍惜并且善用掌握的先锋话语权。这种文化自觉并没有被商业化完全瓦解,只是在互联网冲击下分崩离析了。

如今的民谣音乐人,都受过校园民谣和中国摇滚的熏陶。他们清楚,校园民谣就在曾经的位置上,这可能是“校园民谣”对“民谣”最重要的影响。而最不重要的影响是,当代民谣里已没有了“校园”。

南方大雪,北方艳阳,安河桥下,玉林尽头。这些虚无的概念,只能用来安放当代人无处安放的焦虑,再也没有那个年代的流浪气质。

而我们对民谣歌手唱功的嗤之以鼻,或许更多的是对“言之无物”的愤怒转移。在90年代,当你足够真诚,没多少人去苛求音准。

也许,这个时代不再需要温婉和含蓄,所有的怀旧和追忆只是多余的自恋。就像《百年孤独》里说的:“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

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民谣”,昙花一现是最好的结局。

封面图来自pexels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