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微信裂变方法
认领养成:让用户认领一个宠物或其他独特的东西,在养成的过程中,用户倾注了感情和心血,也会把相关的一切都发到朋友圈。旅行青蛙和恋与制作人,甚至蚂蚁森林,都是异曲同工,当年刷屏的腾讯公益画也是这个道理。前朋友印象产品经理创业做的猫卡小程序,就是用这个模式裂变,2个月拿到祥峰和经纬的高额融资。 福利任务:有个牛逼课程免费领,不过你要完成任务:先关注一下,发个海报。 抽奖寻宝:分享后出现一个抽奖转盘是初的形态,而集五福这样的“寻宝收集”,更可以激发持续地使用。 投票拉票:这是求助的变种,还记得那些微信群里求投票的好友吗? 立场表达:我是陶渊明,你是菊外人! 3. 催化剂 仅仅设计一个机制还不行,还需要通过一些“催化剂”让事情尽快发酵。 比如: 增加外在压力:限时特价、浮动价格。 增加内在动力:建立kol比赛机制,随时排名评比、追加奖励,或者利用朋友之间的嫉妒和好胜,比如:朋友猜猜里“谁懂我”排行榜,就让男生们争相证明自己是和女神灵魂契合的人。 蹭名人热点:利用近期发生的名人热点,把握受众的情绪波动。 利用形势变化:比如:今天的星巴克已经不再是小资们显逼格的第三空间,天天嘈杂吵闹如茶话会。挑战者连咖啡们开始玩外卖模式,把逼格转移到办公室里。 4. 诱饵的设计 所有的模式,终都指向一个问题:别人凭什么帮你传播,一定要有诱饵。 (1)钱,一定是钱 要么,一个牛逼的产品限时免费。要么,一个看起来很贵的产品忽然又了惊人的低价。要么,就是分销分成惊人,卖出去两三次就回本了。 案例:参与过网易刷屏课的kol们,一定都记得当天打开微信,满眼都是“收钱进账”的推送,这种赚翻了的即时反馈很容易打鸡血。 (2)名,虚荣心 就是所谓的“社交货币”,发出去立刻有了逼格,发晚了就落后了。 比如:用知乎新青年h5做了次测试,生成一张图,感觉太像自己了,感觉自己逼格太高了,立刻就发朋友圈。 (3)好玩,好奇别人的反应 前面说的逗趣、礼物等,都是给用户更丰富的工具去社交,去带给别人更多的惊喜好玩。 还记得那些整蛊玩具吗,匿名聊聊、群印象、求告白信…… (4)关系,增进和别人的交流沟通 其实你只是给了个由头,他想撩她很久了,正好。 前段时间的求告白、看看谁和我配小程序,都是典型。 (5)产品本身过硬 这是基础的前提,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如果产品本身不行,营销大于产品,就会引发恶评,结果用户会因为惧怕变成朋友圈“传销者”而不便参与。 比如:连咖啡的福袋,背后是丰富的sku,白天咖啡厅晚上小酒馆,从咖啡到莫吉托都有,这样就充分满足了用户不同场景的需求,以需求为中心,你送出去他用得上。 5. 流量汇集的路径 如果流量爆发而来,应该汇集到什么位置,用什么姿势收割流量呢? 购买页:这个打法直接,直接拉用户去下单,流量迅速变销量成现金。这种打法简单粗暴,发起者显然也没计划做长期的流量留存。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