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这些公司大数据杀熟了吗?大数据时代下该管管了!
杀了你也不知道,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的杀熟手段可以说是十分隐蔽。
自从滴滴打车被曝光杀熟之后,社交媒体上,大数据杀熟,闹得沸沸扬扬,一石激起千层浪,苹果
你被大数据杀熟了吗? 杀了你也不知道,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的杀熟手段可以说是十分隐蔽。 自从滴滴打车被曝光杀熟之后,社交媒体上,大数据杀熟,闹得沸沸扬扬,一石激起千层浪,苹果淘宝百度京东腾讯携程等手握大量数据的著名企业纷纷遭到人们声讨,这样无耻隐蔽的盘外招让人想到商人的奸诈和卑鄙。 什么是大数据杀熟呢?通俗地说就是App会分析不同用户使用手机的数据,区别对待,同货不同价,有的价格高,有的价格低,可以统称为宰熟客,这也经常发生在现实商铺中。 网友们声讨的主要是一些线上服务和电商产品的差别定价,比如有的网友发现,有时候用滴滴打车,同样的距离,有的手机是25块,有的却是28块。在淘宝京东买东西的时候,同一双鞋,一个手机搜到是480块,另一个却是530块。在购买QQ音乐会员时,连续包月服务,苹果手机15块,安卓手机却只需要10块。 在买电影票的时候,一台手机显示价格为28元,另一台却是31元。在订酒店的时候,用自己的账号顶房定价为380块,用朋友的账号订却只需要300块。部分网友遂效仿验证,这些情况都得到了证实,差别定价得到实锤,本应该诚信一价,童叟无欺的商家却做出这种卑鄙的价格欺诈行当,网友们纷纷表示原来自己被骗了。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早在2000年就出现过这类事件,有细心的用户发现亚马逊在出售同一本光碟的时候,对常客的价格为26美元,对新客却是22美元,被曝光之后,亚马逊受到消费者如潮的谴责,后来CEO出面道歉,承认其只是数据实验。 诚信透明公开的市场交易法则是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所应有的。对于价格乱象,苹果近日作出了回应:“定价权并不在自己手上,价格100%由商户定。” 该管管这些企业了! 在商业领域,价格歧视或者说差异化定价本身并无过错,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合理定价行为。利用大数据做市场调查淘宝大数据,商人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消费者为何如此反感? 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以为自己看到的是普遍定价,而大数据看到的却是消费潜力,差别定价,企业利用大数据操纵和掌控消费者,而且涉及到用户太多的个人隐私,违背商业伦理,消费者厌弃被玩弄和过度曝光,逐渐对商家失去信任。 试想一下,如《一九八四》,有一个老大哥无时无处不在远处看着你的那种恐怖,你把我的一切看光了,我却不知道你在哪的那种阴森,这令人不寒而栗,这才导致了买卖方之间的矛盾。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尤其是商业。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淘宝是典型的大数据公司,每个人的淘宝都不一样,系统会跟根据你的搜索浏览习惯为你定制首页, 你可以发现你刚刚搜索过东西系统会不断推荐给你,旗下的阿里云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科技公司。 百度和今日头条等公司也会搜集用户搜索和阅读数据进行商业广告推广。 更可怕的是微博上有网友表示自己的淘宝成了精,坐火车的时候嘴馋,随口夸了句邻座的梅子好吃,接着就发现淘宝将新鲜特产蓝莓推送到了其首页上。 近日脸书CEO扎克伯格被告上法庭,股价暴跌,因为其利用大数据做推广广告,涉嫌监听用户和泄露超过8000万用户的个人隐私,删除脸书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一大标签。 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和商业行为应该管管了! 技术是一种原罪吗?大数据本没有错,他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十三大鼓励发展这种新技术,主要看商家企业如何利用,而不是滥用。 在高速成长的大数据信息时代,不应成为消费者提心吊胆的代名词,线上经济急需制定新的商业法则约束企业,坚持公平公开的市场法则,让消费者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透露隐私。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