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亮点 ThoughtWorks DDD峰会的变与不变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落地DDD,张逸提出了领域驱动设计参考过程模型和领域驱动设计能⼒评估模型(Domain-driven design Capability Assesment Model,DCAM)。其中领域驱动设计参考过程模型固化领域驱动设计的过程,提供简单有效的实践⽅法,建⽴具有⽬的性和可操作性的研发过程,包括全局分析阶段、战略设计阶段、领域模型驱动设计阶段;领域驱动设计能⼒评估模型,是⼀套评估模型,提供了对软件产品实施领域驱动设计的评估指标,指导团队进⾏能⼒的培养和提升。 张逸表示,DCAM并⾮⼀个标准或⼀套认证体系,更⾮事先制定和强制执⾏的评估框架。建⽴这套模型的⽬的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实施领域驱动设计,它是⼀个能够不断演化的评估框架。评估维度分为敏捷迭代能⼒、领域建模能⼒、架构设计能⼒和整洁编码能⼒。 根据能⼒⽔平,DCAM分为三个等级层次,分别是初始级、成长级和成熟级。“这三个层次里边我们看迭代能力,初始级传统的组建团队,交流很少,需求没有很清晰,响应变化的能力很差。成长级就建立了特性团队。成熟级别还希望形成知识的共享,能够更好地梳理需求,最后形成可视化的看板,保证由下游拉动需求,消除浪费。”张逸说。 张逸表示,DDD的落地需要一个驱动力,提升你的能力,这包括个人、团队和企业三个层面,缺一不可。企业层面更多是制度、文化、流程,团队更是交流协作,个人是能力提升。“只有当更多架构师加入到领域驱动设计的行列,一起探索领域驱动设计,才有希望在软件行业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展开实践,结出更丰盛的果实。” 同时,DDD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延展,比如前端、用户体验、AI、大数据乃至于需求等都可以引入DDD领域建模的思想。“DDD的发展不要盲目扩大,而是守住一条线,你可以引用、借鉴。希望明年DDD峰会能够有更多角色的人员加入进来,共同推动DDD的发展。”张逸最后说。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