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揭示了已知最早的极光观测记录
发布时间:2023-01-05 05:30:39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 《竹书纪年》中的一段文字描述了公元前10世纪的一种“五色之光”。
根据4月份发表在《空间研究进展》(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两位研
根据4月份发表在《空间研究进展》(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两位研
《竹书纪年》中的一段文字描述了公元前10世纪的一种“五色之光”。 根据4月份发表在《空间研究进展》(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两位研究人员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发现了迄今为止对极光的最早描述。作者认为这一事件可能发生在公元前977年或公元前957年。在公元前679-655年,也就是三个世纪之后,亚述楔形文字板上发现了第二次最早的极光描述。 所谓的北极光(如果在南半球,则称为南极光)的壮观的万花筒效应是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被倾倒到地球磁层的结果,在那里它们与氧和氮分子碰撞 —— 这种相互作用激发了这些分子并使它们发光。极光通常呈现为天空中闪闪发光的丝带,有绿色、紫色、蓝色和黄色的色调。 极光有不同的种类,比如“漫射”极光(地平线附近的微弱光芒),更罕见的“尖桩栅栏”和“沙丘”极光,以及“离散极光弧”(最强烈的一种),出现在天空中,像波浪形的光幕一样闪闪发光。离散的极光弧线非常亮,甚至可以借着它们的光看报纸。1859年8月和9月的情况就是这样,当时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地磁风暴(又名卡灵顿事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产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极光,在美国、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都能看到。 《竹书纪年》是写在竹条上的中国古代编年史,从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21年),当时敌对国家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当秦国统一各国时,战争结束了。《竹书纪年》的原始文本与死于公元前296年的魏襄王一起被埋葬,直到公元281年才被发现,因此在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烧书籍的情况下幸存了下来。 原始文本由13幅卷轴组成,在宋朝(公元960-1279年)期间丢失。现存的《竹书纪年》有两个版本。一种被称为“当前文本”,由16世纪后期印刷的两卷卷轴组成。许多学者对其真实性表示质疑,因为它的文本与旧书中引用的原文之间存在许多差异,尽管一些学者认为有些部分可能忠实于原文。另一个版本被称为“古代文本”,是通过研究前面提到的在旧书中找到的引用部分拼凑起来的,特别是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早期的两本。 名古屋大学的独立研究员依靠古代文本进行了新的分析。这篇文章描述了周昭王统治末期夜空北部出现的“五色光”。极光往往只在极地地区可见,因为粒子跟随地球磁场线,从两极附近扇形散开。但强大的地磁暴会导致极光椭圆形扩张到低纬度地区,通常伴随着五彩缤纷的光。根据作者的说法,在公元前10世纪,地球的北磁极比今天的中国中部近15度,所以那里的人们很可能目睹了这样的景象。 虽然从技术上讲,这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候选”极光,但作者写道:“明确提到夜间观测排除了白天的大气光学表现,这有时会模仿候选事件。”此外,“夜间北方天空中出现的彩色现象与中纬度地区的极光现象一致。”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16世纪对这段有问题的文本的翻译将这一事件描述为“彗星”,而不是“五色光”,这就是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确定候选极光的原因。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