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首阶段竞争结束,ofo领先开启下半场
现在看来,随着共享单车企业的陆续出海,这意味着行业竞争已经进入了下半场。而共享单车的国际化不仅仅是企业追逐更大市场空间的需求,更将让中国的模式创新在全球范围内接受检验。而根据此前ofo联合创始人于信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ofo在新加坡广受欢迎,在新加坡投放单车数千辆吸引用户数万,平均每 1 辆单车可吸引至少 14 个用户。这对于所有的共享单车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但是,从Uber及众多海外优秀企业的全球化经历来看,进军海外、布局全球,可能并不会太过顺遂,因为每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政治环境都不同,这需要共享单车企业有足够多的智慧,在应对国际化过程中种种难题。 竞争持续升级,技术创新或是下一个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在经过一年多的激烈竞争,共享单车平台之间的竞争从国内蔓延到国外之后,新一轮的技术竞争也将开始。事实上,早期的共享单车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能够占领市场最重要的依靠的是单车广泛的投放。而在如今,随着行业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共享单车在产品方面渐渐趋同,而这时决战市场的不能仅仅依靠模式创新,而将很可能回归到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本质,那就是从技术更新行业。 事实上,共享单车企业们也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基于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ofo产品硬件从上线开始已经快速更新迭代至3. 2 版。ofo也与华为电信,率先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发力。而就在上月,ofo更是正式发布“X计划”,宣布将支持中国卫星创业公司九天微星发射民用娱乐卫星,助力中国商业航天事业发展。而此举显然正是ofo为了即将到来的技术竞争提前布局。根据ofo方透露, ofo未来很有可能通过以该卫星为起点的物联网卫星星座,进行共享单车卫星定位监控和信息回传,而这可能进一步提高共享单车的使用效率。 总体来看,从ofo、摩拜单车等共享单车企业先继获得巨额融资来看,共享单车领域的激烈竞争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不过,第一阶段的竞争显然已经完结,从众多机构公布的市场占有率、用户活跃度、品牌认知度等方面来看,ofo无疑成为了最大赢家。而在第二个阶段的竞争当中,国际化和技术创新或将成为共享单车平台的竞争焦点。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