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中国手机历史性崛起:从边缘到未来中心的战略进化
这里,鉴于知名学者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theory)过去三十年内对此有两次研究(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国家已经变得更加富有,随着人们已经不再依靠他们的家族活下去,他们变得更加趋向阶层观念、个人主义、权力导向、不确定性焦虑、长期目标为先和自我愉悦趋向。因为他们炫耀自己的花销能力其实是在富有情况下产生的,而不是因为家族给予的!而另外一个极端则体现出趋向平均主义、集体主义、性别导向、适应不确定性、短期目标为先和自我约束趋向。而中国社会的农村vs城市二元结构其实和上面两极的趋势非常接近, 所以给企业的启示是:寻找品牌的边缘突破口,要了解你的客户人群的文化标识。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他们之间也可以有很多不同之处,不同阶层的消费心理会产生完全相反的差异。显然,中国手机企业很好的解决了多层次社会的消费文化标识问题,往往能让品牌在对手优势市场的边缘地带突破,这个战略创举对于全球消费级公司都有很强借鉴意义。 更具体一点对应手机行业品牌探索:其实农村、乡镇人群的品牌审美取向更接近于从众、品质这两个文化特性,而大城市人群倾向于思想领导力、生活方式这两个文化特性。这两者互为边缘,代表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的两个方向,而广大的中国二三线城市倾向于身份和先进性。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感知到消费者的情感收益是品牌寻找边缘的基础思维方式,在品牌之外的其他维度,我们也可以应用类似寻找边缘的方法。 理论:东方哲学融合西方科学 实战,注定要比学术思维更加丰富,但学术层面的探索往往更有哲学的趣味。 2019年,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华为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讨论最多的科技品牌。而任正非的对外展现出的思想领导力被广泛好评。与此同时,OV和小米对于生活方式品牌的快速拉升也引人注目。中国手机行业几乎成为了中国制造中融合东西方科技美学最充分的行业,当然,骨子里也渗透出浓郁的东方哲学思想。 通过以上战略分析和思想对话,从过去10年的变化或许我们可以大胆的推论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产业内的微观层面看,智能手机行业主要将在四个维度深刻进化(如下图:金字塔多维战略模型): 智能手机“金字塔”多维战略模型 第一个是“产品战略维度”,在这个维度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超级账号、UI应用矩阵、AI芯片&OS、硬件技术供应链&Iot硬件拓展。这里“超级账号”我们认为是软件定义硬件的一个软件体系,也未来手机产品从硬到软的全新边缘中心,也为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考虑切入手机行业提供了可能性。而AI芯片&OS方面,面对谷歌和苹果的强势主导以及中国企业的能力潜力,华为鸿蒙OS正在以物联网连接的边缘创新角度出现,努力形成超越IOS&Android生态网络。 第二个是“品牌战略维度”,中国的手机公司在品牌战略方向上长期以产品力为基础,也就是所谓“产品主义”,并且配合口碑品牌和领导者个人品牌。但从趋势上看,公司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品牌将逐渐沉淀为品牌投资的主要方向。在这个维度里,公司的价值观将产生长远的影响,如果企业价值观仅仅局限于小众偏激人群,公司长期品牌没有沉淀可能输掉品牌竞争。 第三个是“领导力战略维度”,战略制高点是技术领导力,战略底线是底层研发人才。从整个行业上看,表层的应用创新技术依然是行业最主要的传播争夺点,这方面未来可能会与产品战略的超级应用结合,垂直体现应用创新。 第四个是“生态战略维度”,这个维度包括云服务生态、Iot硬件生态、用户生态和开发者生态。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主要盈利来源其实已经潜移默化的转移到云服务方面,“华荣米OV”的互联网方面的收入其实都已经跻身前十大互联网公司的水平。未来云服务对应用和开发者生态的逆向拉动作用可能会愈加突出,这个竞争逻辑会逆向推动手机行业从高端品牌竞争下降为腰部3000-4000元人民币价格区间的优质用户争夺,进而通过长期的云服务获利。 就像OPPO和vivo与游戏公司的合作,华为与优酷、腾讯等视频公司的合作,其实显示出智能手机公司和互联网公司融合的趋势。那么,在未来不远的时间节点里,很有可能独立运营的视频、游戏成为手机公司的主要利润贡献单元。 可见,中国智能手机行业从微观层面的进化是多维的复杂逻辑。从边缘化战略实践推理宏观层面来看,未来5年:OV和小米的突破方向大概率会在海外市场,人们曾经认为的“厂妹机”、“低端品牌”不仅会永远停留在历史里,获得美国和欧洲的市场更多份额也将获得可能,这个边缘突破也许他们自己也没那么自信,但在不断探索边缘的过程中愈发清晰。 反而华为品牌在寻找边缘的过程中,面对美国的政治压力,不排除围绕Android操作系统或者自身鸿蒙操作系统构建的全新开发者生态,围绕芯片的能力扩散到广泛硬件领域,构建基于物联网能力的开放平台架构。这看起来很像苹果当初打包软件应用一样的跨时代创新。由此,如果鸿蒙OS在物联网角度形成全面突破,则华为终端将反作用于运营商主导的通讯网络架构,通过移动重构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终端云服务在此之上,则会产生更多的用户触点,技术平台全面开放授权对接天才的智能开发者。荣耀反而有可能更差异化的在华为终端内探索“锐科技”边缘,比如突破为泛Iot、家电、手机的全渠道品牌。 用10年甚至更长的角度看,华为系的消费电子基因更加纯粹以及物联网、终端云服务业务的崛起是边缘延展的必然结果。 大华为本身就是从运营商网络到无线业务,到终端业务到物联网和云服务业务这样边缘突破而来,有理由相信,这也是任正非所言“熵减”的真实路径,边缘同样是对中心的耗散和再造。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