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一年,我颠覆了曾经坚信不疑的技术思维
简而言之,技术能力 = 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同样都在解决问题,大家之间的技术高低又有什么区分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层次:
其实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不同的技术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区分度是很明显的:
越厉害的人,在代码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越能看到想到一些别人看不到想不到的问题,这叫做高屋建瓴;当代码运行出现问题的时候,有人1小时排查出问题,有人1分钟发现问题,这叫做举重若轻。 因此我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技术能力的真正体现,这一年对技术的探究我也从研究源码更多的转变去学习设计模式、去学习分布式环境下各种NoSql的选型对比、去学习使用Lambda让代码更简洁,往真正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方向去努力。 另外,抛开这个点,这两天我在思考,还有一个体现技术能力的点,就是学习能力。现实中的全栈是很少的,互联网这个行业的程序员的方向通常有几类:
在同一类中,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思维方向是一致的,更多可能差异在开发工具、语言上,我精通Java,但是如果明天有一个需求,使用nodejs、scala、go更好,那么是否可以快速学习、快速上手?甚至明天有一个需求需要写前端代码,是否可以快速开发、无bug上线? 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习能力,是我认为真正的技术能力,不过说到底,学习能力某种程度上也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已。 三、不要造轮子 曾几何时,当我们看着github上这么多优秀的源代码的时候,默默立誓,这辈子我一定要写出一个牛逼的框架,开源在网上。 对于一些复杂条件的报警,比如我们上边提到的失败率和流量波动,应该如何实现呢? 很多对技术有追求的朋友,进入一家公司可能时时刻刻在寻找机会去做一些自己造轮子的事情,但是就如同前面所说的,衡量真正好技术的标准就是能否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自己造轮子风险高、周期长,且需要长时间的验证、排坑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随便举几个例子,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
只要你有的技术方面的需求,绝大多数业界已经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了,根本不需要去专门自己搞一套。因此我认为轻易一定不要造轮子,如果一定要造轮子,那么请想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如果想清楚了这些问题,那么就去干吧。 四、去提升看问题的高度 过去有太多人在我的公众号或者博客下反馈了一个问题:在这个公司,整天做着增删改查的工作,对自己一点都没有提高。 对于这种看法,说难听点就是四个字——目光短浅。我们看: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