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之变:云与智能大变局
云和终端硬件的结合,显然必须依靠网络,这就是为什么物联网被越提越多。这些变化让云+AI,后面必须再+IoT。从历史进程上来看,服务器时代的端到网,再到云计算时代的云到网,在AI时代会变成云-网-端的新结构。 这让云厂商必须自我革新,也让产业服务市场市场发现了新的机会。 解决方案式交付,重新定义市场 关注云计算市场的朋友,应该会想到一年来另一个关键词经常在云计算的新闻中被提到:被集成。 其实被集成也不是什么新鲜说法,过去IT产业中就强调被集成的重要性。而在云服务市场要提这件事,归根结底是商业交付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大型政企上云,和企业根据对AI+IoT的综合需求上云,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两个云计算市场趋势。而这些趋势都指向同一个变化,就是云服务被交付到这些重型新用户手中时,不应该仅仅是用云量、API或者付费软件,而应该是一整个体系化工程。 当AI的需求不断加深,企业需要深度应用AI加持的自动化制造、自动驾驶,以及大规模质检体系、多流程AI应用之后,这个趋势将不断加深。中小企业的单一快节奏交付,开始变为解决方案式交付、长时间更新运维的大型工程。 公有云+私有AI的新需求,将把云计算市场和IT市场的商业模式与市场行为逻辑进行新一轮整合与交融。云计算变局的内核,是商业和市场的革新,那么关键点就在于谁更适应新交付模式的问题。 过去,我们经历过云计算市场IaaS和PaaS、SaaS的争论。而这个争论源起,就是云计算交付模式到底如何产生。然而在AI和IoT的催动下,轻云侧重端侧的新交付需求可能带来新的市场结构:一个新的云服务模式正在酝酿。 今天有可能看到的是,云计算市场将产生更复杂的产业链关系。云计算市场将从按需提供,转化为按供购买。同时,硬件能力、线下服务能力、算法开发能力将在云市场中重要起来。这就带来了云计算变革中的另一个关键点:生态的地位急速增长。 生态绽放 当一家大型工厂,决定通过公有云购买一系列智能化转型服务时,他希望购买到的是什么? 其中可能包括系统、算力、框架、固有算法模型,一系列独立的开发需求,以及大量端边侧需要的算力硬件、传感硬件、部署环境硬件。 毫无疑问,没有公有云提供商,可以独自完成这所有工作。但需求又确实摆在那里,怎么办呢?答案就是,云和AI的耦合,导致云服务厂商必须把自己变成一家生态超市。 今年以来,我们可以看到全球云服务市场不断加大收购力度。比如微软收购Github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其产业目的,毫无疑问是将开发生态更紧密固定在自己的体系内。 原本能力单一的云厂商,已经纷纷看到了未来需求的复杂化趋势,然后首先就是通过投资和收购来扩大自己的基础能力版图。当然,靠收购是不能解决长期问题的。云的长久之计,还是在自身体系达成生态绽放。而第一站,往往是AI开发者的绽放。 从本质上来说,AI是一个众对众的生意。大量不同开发者,满足大量用户的复杂需求。而云服务作为AI的必经之路,理想状态是在其中作为接口。因为自身客户多,来聚集开发者;又基于开发生态的良好,吸引更多的客户加入。同时在AI之外,中国SaaS还要广阔的发展空间,云厂商的生态建设本身还远未结束。 当然了,生态绽放的理想状态也是任重道远。赋能和加持开发者,已经并且将长期成为云服务市场的主旋律。而其中又以三个任务相对关键,可能成为云服务市场的赛点: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注意,可能大部分人提起开发者,想到的就是T恤黑框眼镜背双肩包的极客。当然个人和小规模团队开发者十分重要,但开发者同时也包括大型供应链企业、硬件企业以及软件服务商。云+AI的生态绽放,本质就是一个新产关系的构建。 理解了以上几个关键词,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用这些“新常识”去观看云计算市场上一个个具体的变化。 【编辑推荐】
点赞 0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