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淘宝才是真正在助农?
丰收购物节期间,淘宝将通过“千城万店庆丰收”活动,联合3万个商家,通过42场主题活动和100万场农产品直播,为中国打造100个10亿级农业品牌,全面提升中国农产品品牌价值。此次丰收购物节,将有超过750个尚未摘帽或者刚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参与。目前在淘宝天猫平台,有超过120万个商家来自这些地区,创造超过336万个就业机会。 目前,阿里实现了对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全覆盖(含已脱贫摘帽),过去两年半,覆盖近1000万贫困地区人口。截至目前,全国尚未摘帽的贫困县还有52个,这52个县淘宝已经实现全覆盖。这些贫困县上行的产品中,主要以粮油米面、调味品、茶、零食、坚果和土特产为主。 这些成绩,都在说明淘宝助农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产品上行和品牌打造第一平台。 而在它的背后,正是淘宝直播、数字金融服务、网商银行、菜鸟物流等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再发力。 就拿网商银行来说,在农业数字化的进程中,网商银行已经累计服务了1558万涉农用户,累计放款金额约1.5万亿元。 在物流方面,2019年菜鸟乡村联合淘宝直播,发布“百灵鸟”计划:一年内开通1000条以上农产品上行“高速公路”。今年以来,菜鸟乡村发力农产品上行,一个夏天光广西火龙果就运了500多吨、云南石榴运了180吨。 在社会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取信成本”,比如商业银行、酒店会把大厅装修得非常漂亮,把大楼盖得富丽堂皇,用这种高成本支出,来证明自己有履约能力,取信于人。比如麦当劳等快餐巨头,它的加盟是非常严格的,就是因为信任有外溢性,消费者对一家店面的感官,决定了它对一个品牌的印象。 电商助农也是一样的道理。大多数农产品都是生鲜一类,不同于衣服鞋帽和电子产品,它是一种高频的需求,消费者一旦认定就会产生超高的粘性。 在这个市场上,一味打价格战没有意义,它的重点不在于下沉,而是一系列生态的搭建,提高取信成本,用良币驱逐劣币,使整个生态进入良性循环。 所以,中国农产品的出路应该是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的,就像是“阳澄湖大闸蟹”那样,打响原产地的品牌,农货的附加值就能迅速提升。 淘宝助农显然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一直致力于帮助农民打造品牌和集群效应。比如6月15日,淘宝天猫公布了今年“春雷计划”的助农新目标,提出要再造100个10亿级品牌农业产业带。 首批农产品产业带,就包括了杭州龙坞龙井茶产业带、海南海口荔枝产业带、陕西武功猕猴桃产业带、山东寿光蔬菜产业带、日照海产品产业带、黑龙江五常大米产业带、福建连江鲍鱼产业带、福建鳗鱼产业带等。 9月5日,阿里巴巴作为国家丰收节的重要合作伙伴,在北京举办2020丰收节公益直播盛典。全网超过3000万人次观看,带火了长岭花生、汪清木耳、普安红茶等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农产品品牌的建立,绝不意味着消费者要买高价水果,因为淘宝和天猫的助农重点在于推进产地直供的模式,最大限度地缩短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环节,从而能够实现农户多卖钱,买家得实惠的双赢。 总而言之,不管是直播、物流、金融、春雷计划……这些都为了提高取信成本,引导市场用良币驱逐劣币,使电商助农进入良性发展。 结语 十多年的耕耘,今天的淘宝无疑成了最懂中国农业的零售平台。 这个过程中,淘宝为农村注入的数字化基因,真正提升中国农业生产和销售的效率,切实带动产业的迭代和升级。 “造血式”的电商助农,也彻底将万亿级的市场激活,为农产品走出产地,流入城市铺设了一条宽阔的坦途。 欢迎来到财经爱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请添加微信:tanglangcaijing01 此内容为【螳螂财经】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