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芯片苹果研究了4年,还是没能赢过华为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很多厂商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三星 Exynos、华为麒麟、OPPO 马里亚纳、vivo V1+、小米澎湃等等。
但要说自研程度最深的,
「自研芯片」,最近大家应该听得挺多的吧。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很多厂商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三星 Exynos、华为麒麟、OPPO 马里亚纳、vivo V1+、小米澎湃等等。 但要说自研程度最深的,我觉得还得是苹果。 穿戴芯片自己做,手机芯片自己做,平板芯片自己做,笔记本芯片自己做,台式机的芯片还能自己做... 不得不说,有钱技术就是强啊... 但是,我要说但是了。 有一种芯片,苹果琢磨了几年也没弄出个结果——基带。 啊对对对,就是咱们手机用来打电话上网的关键芯片。 苹果自研基带被曝失败 大概从 2018 年开始,网络上就陆续出现了许多苹果自研基带的消息。 考虑到苹果自身实力不弱,加上期间吸收了一些相关人才,这四年苹果理应有点成绩才对。 但据大家耳熟能详的苹果分析师郭明錤的最新爆料,苹果自研 iPhone 5G 基带芯片,很可能已经失败。 究其原因,有分析称很可能是绕不过某些专利。 (至于为什么非要绕过,而非花钱申请专利授权,咱们咱们待会再说)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同为头部手机厂商的华为、三星没有这个麻烦? 其实吼,华为、三星早就开始在通信领域混了,而且对 5G 非常积极,专利数量分别位于全球第一、第三。 专利在手,自然有话语权。 而苹果呢,从 iPhone 时期才开始接触移动网络,而且前期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技术储备自然不如华为、三星。 虽然但是,苹果的进度也确实是有些慢哈,竟然低于高通的预期。 众所周知,近几年 iPhone 的基带都是由高通供应的。 这么大的客户想要自研芯片、摆脱自己,高通肯定得做好预案。 在去年的某个投资者活动日上,高通方面估计,到 2023 年,只供应苹果 20% 的基带芯片,其余 80% 苹果自己上。 而按照郭明錤的最新预测,2023 年,高通对苹果的基带供应比例,仍旧是 100%。 我只能说好家伙,这天降巨额订单,做梦都会笑醒的吧... 话已至此,我觉有必要带大伙重温一下 iPhone 基带的经典故事了。 苹果为啥要自研基带? 自 iPhone 4S 起,iPhone 就全线采用高通基带。 但是吧,高通这家伙确实不怎么厚道,除了基带的采购费用之外,还得收一笔专利费。 手机用了高通的专利,就得向高通付专利费。 而且这个专利费不是一口价,而是每部手机都要收取约整机价格的 4~5%。 5000 块的手机,200 块进了高通的口袋。 销量越高,高通笑得越大声。 变相给高通打工了可以说是。 那...高通哪来的底气? 还不是因为手里拿着太多通信专利,其他厂商绕又绕不过,只能硬着头皮给高通交钱啦~ 然而,坚持了几年之后,苹果表示不乐意了。 这个世界上怎么能有如此躺着赚钱的手段呢? So...从 iPhone 7 开始,苹果开始引入英特尔基带;iPhone XS 这一代则完全转到英特尔阵营。 与此同时,苹果和高通也展开了长达数年的法律纠纷,波及全球多个市场。 苹果指责高通的专利费涉嫌垄断,要求退还专利费,重新签署专利协议。 高通更狠,直接在某些市场申请禁售 iPhone。 更重要的是,数以亿计的 iPhone 用户因此吃了苦头。 iPhone 7 第一次混用基带,就被逮了个正着。 有测试机构发现,在一般场景下,高通基带版本 iPhone 7 的信号比英特尔版本好 30%; 弱信号场景下,差距甚至高达 75%。 更有爆料称,苹果为了统一两个版本的网络体验,故意限制高通基带的性能。 从 iPhone XS 全面拥抱英特尔基带之后,关于网络信号的吐槽,是一天也没有停过。 2019 年,苹果终于熬不住了,选择与高通和解5g 苹果,代价是向高通支付高达 47 亿美元的费用。 随后,iPhone 12 系列 5G 手机上市了。 这样算下来,貌似苹果的损失相对大一些,也算体验了一波被卡脖子的痛苦。 于是苹果痛定思痛,决定自主研发通信基带。 这决定可不是闹着玩的,苹果花了 10 亿美元收购了英特尔大部分手机基带业务呢~ 虽然这个团队实力貌似不太行,但至少能证明苹果是认真的吧... 翻车的,不止基带,还有... 嘿嘿,没想到吧,这个话题也有 One more thing... 前段时间苹果不是更新了 MacBook 系列嘛,M2 芯片加持,简直不要太猛。 但是,比 M2 更猛的,是苹果的刀法。 你以为我想说低配版砍了 GPU? nonono,大漏特漏,这次问题出在存储。 据外媒测试,MacBook Pro M2 256GB 版本的硬盘读取速度比上代慢了 50% 左右,写入速度慢了 30% 左右。 属于是狠狠倒吸一管牙膏了。 考虑到 macOS 会将一部分硬盘空间作为虚拟内存使用,速度下降将影响整体性能。 不幸中的万幸,目前只有 MacBook Pro M2 256GB 一个版本出现了这个问题。 因为其他版本(包括上一代同存储版本)均采用了两颗 NAND 芯片,可以实现更高的整体速度。 而 MacBook Pro M2 256GB 版,只有一颗。 有一说一,直到现在我也没看懂苹果这个操作。 讲道理,如果苹果想让大家去买高配版,应该会在参数表里标明这个差异,就像 GPU 那样。 但苹果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藏着掖着,让消费者自己探索。 咋的,莫非苹果也觉得「单一部件不影响整体体验」?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